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试译: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试译:曾子说:“我每天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给人办事、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做到了?”
1.5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试译:孔子说:“领导一个有千辆兵车的公侯之国,就要兢兢业业工作,以取得信用;要节约官府开销,以爱养百姓;征用民力要注意天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试译:孔子说:“弟子在家里对父兄孝悌,在外面对公卿忠顺,恭谨老实,博爱众人,亲近仁者。这样子做好了,还有剩余精力,可以读点书。”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试译:子夏说:“尊敬贤人,连自己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也变好了;服侍父母,能竭尽全力;辅佐君长,能不惜身命;与朋友结交,说话算数。做到了这几点,即使说没读过书,我却敢断定他有学问。”
1.8 子曰:“君子不重(zhòng),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试译:曾子说:“慎重料理父母丧事,诚心追祭历代祖宗,人心就复归忠厚了。”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欤?抑与之与欤?”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欤!”
试译: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国家,必定能听到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老师主动打听的,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才得以了解的。老师了解国情的办法,也许跟别人的办法不同吧?”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试译:有子说:“礼的运用,贵在和气。先王的治国之道,就是这一点好,因为大事小事都用礼,还是有用不到的地方。不过,明白和气的好,因而总是一团和气,却不用礼加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有子说:“守信接近于义,说到做到。内心谦恭接近于礼,可以免受耻辱。因为它们接近礼义,还是值得推崇的。”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试译: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贪求饱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办事勤快但说话慎重,向有道之士请教以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欤?”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试译:子贡问:“贫穷却不讨好人,有钱却不小看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不过比不上安贫乐道、富而好礼的。”子贡说:“《诗经》上唱:‘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叹道:“赐啊,现在可以跟你聊《诗》了。告诉你一点,你就联想到别的东西。”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试译:孔子说:“治理国政用道德,就好比北极星安住本位,群星围着它转。”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试译:孔子说:“《诗经》选定三百篇,用其中的一句概括,就是:‘心思不歪’。”
2.3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2.4 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试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求学;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没什么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耳根顺了;七十岁随心所欲,没有不合情合理的。”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试译: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最挂念的只有一件,就是希望父母身体好,不要得病。”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céng)是以为孝乎?”
试译: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和颜悦色难以做到。父母有事,晚辈代劳;有酒食,长辈先用——这样子就可以称为孝吗?”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试译:孔子说:“我和颜回说一整天,他从不反驳,好像笨笨的。后来我观察他自个的心思言谈举止,也是很能发挥的,颜回并不傻啊。”
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试译:孔子说:“先看看一个人做什么,再考查他怎么做,然后细细体察他最乐意什么。这样一来,他怎么藏得住呢?他怎么藏得住呢?”
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试译:孔子说:“温习旧学问而触发新感悟,就可以做老师了。”
2.12子曰:“君子不器。”
试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试译: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孔子回答说:“想说的话他自己先做到,别人就会跟从他。”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试译:孔子说:“君子心量广大,不跟人攀比;小人跟人攀比,心量狭窄。”
2.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试译:孔子说:“用各种极端磨炼自己,极端的害处就没了。”
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2.18 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试译:子张想学习如何求官职、得俸禄的办法。孔子告诉他:“多听,没把握的先存疑,以为有把握的,说话还是要慎重,就会少出错;多看,没把握的先放下,有把握的,做起来还是要谨慎,就会少后悔。说话少出错,办事少后悔,官禄就在其中了。”
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么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试译: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恭恭敬敬、忠诚老实而又努力工作,该怎么做呢?”孔子说:“你自己待人接物能庄重自持,老百姓就恭敬了;你自己能孝顺长辈、慈爱晚辈,老百姓就忠实了;你自己提拔好人、开导弱者,老百姓就卖力了。”
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试译:子张问:“今后十代的情况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说:“殷代承袭夏代的礼仪制度,废除了哪些,添加了哪些,是看得出来的;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废掉什么,增加什么,是看得出来的。这以后要是有继承周代当政的,就是传承百个世代,也可以预先知道它。”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3.1 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试译:孔子谈到季氏,说:“在自家庭院里办天子的八佾舞会,这种事情都能忍心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心做出来呢?”
3.2 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试译:孔子说:“做人没有仁爱,礼仪怎么能到位?做人没有仁爱,音乐怎么能到位?”
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nìng)俭;丧(sāng),与其易也,宁(nìng)戚。”
试译:林放请教礼制的根本。孔子说:“提了个大问题啊!就一般的礼仪来说,与其大事铺张,不如力求俭朴;至于丧礼,与其过分周到,不如万分哀痛。”
3.5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无也。”
试译:孔子说:“蛮夷边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