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3届的考生,从中考冲刺阶段到查分出果阶段,可以用《骆驼祥子》的四字概括:三起三落。今天,我将这些经历写下来,也许可以给那些24届的中考生们一点经验教训。
一起:中考冲刺前夕,成绩从中下游跃入中上游
九年级前,我在班级里仍是默默无闻的一名同学,成绩始终在中游甚至于中下游徘徊不定。暑假末期,我审视了当下的不利情况:九年级的内容只是粗略地预习,自己才刚刚放下了玩了快两个月的游戏机,决心要开始改变自己。
之后,我在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首战告捷,取得年级前36名的较优异成绩,并获得了我初中生涯的第一张正式性奖状,这给我鼓足了很大的勇气,也打开了我的格局。那时,我的目标不再仅限于区重点,而是普通市重点,甚至是四校八大。在我看来,一切皆有可能。
后来,成绩一直稳定保持到了九年级下学期,并在一模考成功进步到了年级23名。这也是我初中生涯以来第二次的最高记录,也是最“作数”的最高记录,因为第一次最高记录在初一时期,参考意义很小。
从中下游到中上游期间,并非需要太大的努力,也许就差你脑海中的灵光一现,我把它成为“思想大爆发”。有的人,思想大爆发的时期是在初一,或是初二,初三,都有可能。当你思想爆发后,意味着你的思维体系正式建成了。例如,你懂得了学习的意义,你意识到了游戏的危害,你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更加清晰,等等。大人一般说的便是:你更懂事了。
当时我便是在暑假后的一个夜晚,经历了“思想大爆发”后,开始了疯狂学习之路。之后,由于我懂得了高效的学习方法,很快便超越了很多同学。所以我建议,如果你还是初一初二的阶段,是时候该放下游戏机,去多思考,思考什么都可以。这样你会比别人懂得更多,从而更加成熟,不会早吃亏。
可以说,你越早“思想大爆发”,你就越能够赢在中考的起跑线上,从而更好更顺畅地应对未来的人生。有的人,到初中毕业了,甚至高考前,才意识到学习的意义,才意识到很多以前错误的认知,这真的是很可怕的。
一落:中考冲刺时期,成绩迎来下滑阶段
一模过后的二模考,虽然班级排名纹丝不动,但年级排名下滑到了27名的我,意识到了隐隐的危险感。
在那个冲刺时期,有一些我个人的奇特现象。
一模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的班级排名来看,第一次一模模拟考试排名靠前,第二次一模模拟考试排名中上游,第三次中游,第四次中下游,最后到真正的一模考为中上游。
二模考也重蹈覆辙,第一次靠前,第二次中上游,第三次中游,第四次中下游,最后到真正的二模考为中上游。
所以你可以看出来了,其实中考冲刺的时候,成绩以及排名的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主要的因素有两个,第一是模拟考试的题目可能比较有规律、有套路、比较简单,而正式考试虽然一般也会按正常套路走,但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或者是换了个考法,一般人考完后会觉得“比正常卷子难”“题目好新颖”的想法。第二是,此时正面临中考冲刺阶段,学校一般会组织一些班会活动,进行最后的思想教育。这个时候,其实竞争更加激烈了,因为别人也开始“思想大爆发”了。这意味着,你后面的那些同学也开始奋起直追了。
当时我虽然想的也是这样,但我却没有实质性的解决方案,只能按部就班地继续学着。不过,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排名下滑,那些以前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上去,确实是心中非常难受的。
其实现在想过来,这样的现象很有相对性的特征。我好大家不好,我就好;我好大家都好,那就很难拉开差距了。
再加上中考前夕的各种影响到我心理的各种因素(例如下课在教室里写作业时,旁听到进步的同学们开始畅谈着未来的心仪学校;微信朋友圈里面,同学们发动态低调装B;老师频频表扬关照进步同学却遗弃了我),如同一块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是我少见的一次精神打击,因为这样的精神打击只在思想大爆发前出现过很多次,并且前几次主要是因为孤独感,而这一次与众不同,是成绩“高质量”发展受阻后的落差感与无力感。
所以,奉劝各位的考生:中考前有很多可能让你伤心的事情,但千万要坚定自己!不能被这些不良情绪影响到!!因为一旦陷入了并且持续太久,你前面的努力就真的白费了!!!要相信自己的力量,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读个百八十遍!!!!
二起:中考前的动员
我不知道你们的学校会怎么样,反正我们学校在中考前,会进行一次动员,会进行最后的一次告别。
说了一堆中考要注意的事项,然后老师同学们坐着感动的告别,就这样结束了。当然不会像高考前那样全校撕书那么夸张的,而且这样还会增加学校保洁阿姨的工作量......
虽然孤独久了我比较冰冷,但是还是被老师们内心小感动了一点。而且我觉得,中考前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是非常好的。
大家中考前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能够特别自卑,也不能够特别自信,反正你就想着自己一定可以就行了。还有一点就是,中考前最好稍微降低一点预期,安慰一下自己(比如你本来想考区重点,但是事实证明你实力其实不太行,你可以安慰自己:反正就这样了,就算只是考到普高,以后的人生路还很长,之后再努力也不迟,先跨过这个坎再说),不然后面要是考砸了你会哭的很惨。
当时我已经扫清了以前排名下降的阴霾,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过我还是满怀希望地面对中考,因为我知道,我不能辜负初中四年来教我的这些老师。
二落:中考考完后的哀叹
中考考完之后,我发出了歇斯底里的怒吼(而且我只发了第一天,第二天因为比第一天更砸所以不敢发)。虽然当时也是哀声一片,但这样的哀声一片只是出现在网络上。对于我身边的这些同学,从他们脸上的自信,我彻底地陷入了绝望。
有人可能会问,你都不知道你做错了,为何绝望?
的确,没有一张标准答案能够评判我的分数。但在和网络上的小伙伴们对了答案中,我的心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了。
所以,考前最好别对答案,这样可以保持你良好的心态。我当时就是对了答案,后来第二天因为数学的崩盘导致我一夜间道法没有复习(虽然不影响我后来的分数,但真的很危险)答案是一定得对的,因为估分后对后续填写志愿有一个大致方向,但不能考试期间估分,而是全部考完了,再估分。
中考,可以说不仅是对你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你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
三起:查分后的欣喜若狂
中考拉下帷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也从失落中走了出来,准备开始迎接高中的新生活。
后来,到了紧张的查分的日子。当时真的是特别的紧张......手都在发抖,验证码都输错的那种(考过的但凡是正常人都有这样的感受的)。
查完分后,我和父母拥抱在了一起。那一刻,真的是欣喜若狂的感觉!
其实在中考考完后,我从最坏的打算去估分,感觉自己可能真的不行,这扣一点那扣一点,今年的落榜生可能真就是我了。反观我的同学们,这加一点那加一点,非常的自信,从好的方向去估分。
其实,大家估分最好是在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估分,不能太保守,也不能太自信。太保守,万一填志愿时填的学校差,出分后反而更好,那就是可惜了;太自信,万一填志愿时填的学校很好要求很高,出分后发现考砸了,那也是可惜了。(估分、填志愿,也是有门道的,不过我不明白哈哈,总感觉有点像在豪赌......)
当时因为我的预期下降了,觉得自己考个区重点也还可以。没想到自己的分数如此之高,市重点肯定是稳了,现在按理来说可以再冲刺一下市重点。
加上微信朋友圈里大家一致觉得“考砸了”的情况,还有我从多方渠道打听到了2个学霸分数比我低,可以说,我已经非常自信了。也许,我还能有点机会,去更好的学校,也说不定。
所以说啊,中考乃至高考,不确定性还是非常高的。
三落:幻想破灭,接受现实
前面说到,我查完分后开始幻想自己还有点机会,去更好的学校。
在这样兴奋地等待了一周之后,就在23号,我查询了第二批次的录取名单。
心情,那是非常的糟糕的。
居然没有我。
这意味着,我最终的学校,只能在上大附中了。
第一个理想学校,距离最低分数线,差0.5分。
第二个理想学校,距离最低分数线,差2分。
第三个理想学校更不必说了,差太多了。
其实有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从全上海市来看,这次中考难度非常大,所以考完之后自招人数显著下滑(可以去看一下最近关于上海教育的消息,很多学校自招都找不到人),有很多强者学霸流入第二批次的竞争中,挤压了我们这些中下游学生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从我的个人学校来看,也是非常卷的(在我的二落阶段非常明显),加上大家填报志愿都保守,所以......其实他们考的都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本来初中是想上一个我旧家旁边的一个差学校,但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父母搬家来到了我初中上的学校。我现在看了下那学校的分数线,甚至有比我差很多的学生能考到我的理想学校......那样的水平在平行志愿里,连顾村中学都很危险!太羡慕了,我真的想把他的投给拧下来......)
那一刻,我感觉命运在玩弄我。
真的太可惜了。
就差一点啊!
当然了,后续7月28号才会正式揭晓我的结果,但已经一锤定音了。除非今年我那个理想学校疯了,大降8分,我就考上了。这种可能性太小了。所以,只能去上大附中了......
总结一下吧,无论是初一还是即将中考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记住以下几点:
1.有时要完善改变自己的认知,走向正轨,建立正确的思维体系和价值观
2.中考前你成绩的波动很正常,不能被不良情绪影响到,要坚定自己的目标
3.千万不能陷入精神内耗,保持理性
4.填写志愿需小心,不可过于保守,也不可过于自信
5.失败后也无妨,大不了继续奋斗
虽然说这次中考有点失望地落幕了,但结果还算是比较圆满的。有个女同学,这次中考太过于保守,自招进了区重点,但本来是可以考到市重点的。普通市重点,也挺好。
而且,中考只是一个起点(对于考完的人而言可以这样说,你如果还没考最好千万别这样以这样为借口而不努力....考到一个好学校可以给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真正的战场还有高考,人生之路也很漫长。
希望在接下来的路途中,我能够重回巅峰,再创辉煌。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