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篇文字记录本书,此为第3篇。
或许你可以带着如下的思考阅读本文或原书第三章:
1、什么是观察?
2、什么是评论?
3、文中的诗歌带给你的思考和感受是什么?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
我见过
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
在雨天不出门,
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
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
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
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之为“懒惰”?
……
——鲁思·贝本梅尔
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但往往和评论混淆。这首诗歌反映了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我们用心观察发生的事情,并在表达评论之前(如果非说不可),清楚的说出观察结果。如果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评论而产生逆反心理。
“我儿子经常不叠被子。” VS “我儿子一周有三次没叠被子”
你的孩子会对哪一种说法有抵触情绪呢?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负向的评论显然有消极影响,但是如果不是基于客观观察而表达的正向评论也会让人们不自在,例如并不真诚或不适宜的夸赞,甚至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例如用职称定义一个人。
不带评论的观察能促进内心宁静,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的关爱。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卢森堡博士称之为人类的旧习惯。
因此观察需要刻意练习。
正念、冥想练习是有益的,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状态更敏锐;反躬自省:我和他人的交流更多的基于观察吗?
在练习中,我们的心会越来越平静,情绪越来越平和,这会给自己和我们身边的人带来更多更好的关爱。
最后再声明一点:非暴力沟通并不是说让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
下一篇:体会和表达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