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书名,我买下这本书,认识了黎戈。
在读书上,我从来都是后知后觉的,不盲目的去追市场上所谓的畅销书,而是逐渐的跟着自己的感觉,遇见了,喜欢了,再拿来读,所以读书对我而言,不会被一大串别人给列出的书单绑架,只是自己倒是自觉不自觉的列出书单来,去绑架别人,想想有些不公平,只希望通过书单遇见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黎戈是一位真正的读书人,也是一位后发制人的读书人。遇见她,才知自己在读书这件事儿的修为,道行是多么的短浅。
很少人能平均每天坚持阅读八个小时,黎戈算是一个,她每天六点起床读书时,我还在与周公对话,每天早晨五点半的闹钟,会被自己无情的摁掉,然后翻身睡一个回笼觉,仿佛每天的闹钟只是告诉我,醒一醒,该睡回笼觉啦。
想想真是惭愧,有那么多比你优秀的人,还在努力的往前奔。
黎戈是一位纯粹的读书人,她读书不为学历,不为科研,不为钱财,不为名气,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
高中毕业之前,她努力的想要成为艺术学生,想与电影结缘,于是报考了艺术院校,并为之付出了努力,可是造化弄人,学校未录取,全班好像只有她一个人没有考上大学,父亲觉得非常丢人,而她却觉得是一个解脱,1995年前后,一个高中毕业生,进入了工作岗位,同时也暗暗的下定决心,不管有没有人教,发不发毕业证,自己都要坚持自学,成为一个博学的人,1995年到2018年,二十余年的读书学习,让黎戈的文字来到了读者的面前,读了便会上瘾,拿起便不想放下,于是找出她所有的书,开始去读。
贴近生活的文字,总会让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在一位在阅读的路上不间断的坚持了二十多年人来看,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的吃喝睡眠之外就是阅读,甚至会给自己的每一年安排上阅读的主题和计划,读着读着,脑海中的想法便会涌现出来,书读的用心,写的更用心。
一名生活在南京的女子,文字中带着一种南方女子特有的精致感,就像一名手艺人匠人一样精心打磨着自己笔下的文字,和普通的书评者不同,她不仅仅是给每一本书评论,还要置身其中,体会作者写作这些文字时的感受,或者置身于文字产生的背景之中,体会周围环境带给文字本身的意义,以至于让读者感知到,她的文字源于生活,她的生活也承载着文字。
《时间的果》,这本书名字极好,经历过时间化成的果实。一个人一步一步路的向前走,每一步都会有每一步的感悟,收获,这些感悟和收获便是时间的果,你把时间用在什么上边,在什么事情上用心,便会有什么样的收获,这不差。
这本书,是黎戈女士的随笔集,前半部说书,后半部说生活感悟,前半部名为《叶舟》,主要收录了读书的思考和感悟,在合理发觉自己读书的浅陋之处,因为自诩为爱读书的我,在这部分中发现了大部分图书都是陌生的,大部分名字也是陌生的,也就是说,她读过的书,多半以上是我还没有读过的,好伤感。后半部名为《根岸》主要收录的是她生活点滴的感悟,有对家人和孩子的提及,有对生活中吃喝等琐事的描述,谈到了父亲的生病以及离开,谈到了自己的生病,谈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和与爱人的相扶相依,点滴的生活瞬间在作者的笔下都显得空灵,带着极致的仪式感的生活。
人生有限,多读经典。人生有限,多过一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所以黎戈女士对待生活的态度就是,少谈八卦多读书。
大为赞同。
我们都期望以最少的努力,获取最大的成果,也深深懂得将根扎得越深,叶子才能长的更为茂盛,就像读书这件事来讲,在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有谁还会说读书无用,那真的是把大脑丢在了封建社会。一个人的成长,学校里所学习的东西,不见得就是走入社会后就能用得上的东西,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大学读出来实在是没有什么用,但学历并不等于读书,读书也并不等于学历,在一个奉行终身学习的时代里,如果还一口咬定读书无用的人儿,恐怕真的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会成为你什么的一部分,《时间的果》告诉我们,做滋养自己的事,生命才能结出最饱满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