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结识了一位医生,随着交流的深入,我们之间已由最初的医患关系转换为能够坦露心迹的朋友;尤为重要的是,她颠覆了我长期以来的饮食观,刷新了我对健康生活的认识。
平素我对一日三餐的安排总是随心所欲,没有什么科学的标准,一切根据自己的喜好。
在审视过往的时候,那些曾经耳闻目睹却又被忽略的旧事此刻清晰而分明,它们无不印证着“病从口入”的真理。一位二十岁的妙龄少女长期吃米线和麻辣烫,五脏六腑布满了细菌虫,病入膏肓;我的一位中学老师同时兼任班主任,每天早晨热饭吃得太急,结果得了胃病,最后发展为胃癌不幸去世;我们这里一个七岁的男孩,父母离婚,无人管教,连续两天在网吧里打游戏,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雪碧,昏迷之后被误认为是发烧送到医院,诊断后却发现他的血糖竟然高达73.5。
如果说上述事例只是个别现象的话,就拿我们习以为常的吃剩饭剩菜的事来说吧,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因为我们一贯崇尚节俭,总感觉把饭菜倒掉是一种浪费,于心不忍,于是放进冰箱里下一顿或者第二天接着吃,而这样做的潜在危害极大。隔夜的米饭会导致消化不良甚至胃病,隔夜的蔬菜会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再拿年轻的上班族的早饭来说吧,几根油条和一杯豆浆常常是他们快捷的选择,殊不知这种组合却是错误的,高油脂的油条加上中油脂的豆浆会使人体摄入的油脂超标,加重肠胃负担,腹部赘肉横生,并且油条在油炸的过程中营养几乎消失殆尽,还会产生致癌物质。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 危害人类健康的多种疾病是饮食不当引起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排在了第一位。
10月份,我在郑州学习,恰好我们组的指导专家是我本科时的一位老师,交谈中惊闻曾经教过我的一位女老师离世的消息,原本热切温馨的叙旧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我连连感叹“怎么会这样”,唏嘘不已,不敢相信这样的事实。因为我的这位老师才四十多岁,优雅靓丽,师范毕业在南阳当了几年乡村教师后从成本读到社科院的博士,做了令人羡慕的高校教师。接下来的几天闲暇的时候,我的脑中总是不觉地回想起她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她说过的两句话尤其令我记忆犹新,“我就是一个山里的孩子,随便吃一口就行,从不讲究”、“一天不看书,我的心里就忐忑”。一路走来她太累了,这是其一,更加致命的是:她沉浸在学术中,不愿耽误一寸光阴,饿了就以干粮果蔬充饥。我记得有一次她讲《道德经》,我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那妙趣横生的阐述却中断了,抬头望去只见她按着自己的额头致歉“对不起,不知怎么的我的脑中突然一片空白”,也许那个时候她的身体已经发出了危险的信号。
吃什么,什么时候吃,怎么吃,事关每一个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吃的最多的肉类恐怕要数猪肉了,而吃几个月的饲料就快速长成的猪并没有多大的食用价值。据我的医生朋友介绍,她已经有三十多年没有吃过猪肉了,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上写道:“猪,吃不择食,卧不择埠,目不观天,行如病夫。其性淫,其肉寒,其形象之丑陋,一切动物莫劣于此,人若食之恐染其性。”养生专家大多信奉《礼记》中的“君子不食溷豚”,即:“君子不食猪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 控糖限酒
《黄帝内经》中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杂粮是最佳的补血补气食物,要多以粥类滋养身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牛奶;食用鱼虾类、肉类、蛋类要适量。
不管什么季节,常喝一些汤汤水水对身体都是大有裨益的。用小火煲出一锅靓汤,慢慢地品味,让周身的每一个毛孔都随着味蕾跳舞,让时光静静地流淌,实在是享受人生的一种过程。
饮食要有规律,要定时定量,且忌暴饮暴食和饥一顿饱一顿。在饭店就餐的时候,一些讲究的食客只钟情于清蒸、凉拌、水煮的菜肴,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对外面的食用油不放心,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越是简单、原始的烹调方式,越是清淡的饭菜对养生越有利。
如今火锅已所向披靡,深得男女老少的厚爱。华灯初上的时刻,大街小巷大小火锅店都是烟雾缭绕、顾客盈门。麻辣、酸辣等刺激性的美食的确令人胃口大开,但这些食物对胃粘膜的伤害最大。有一次我在街上听到一位即将分娩的孕妇说“她那天已经吃了五份臭干子,就好这一口,经常吃”,我都有点替她担心生出来的宝宝是否健康。学生时代,我也特别喜欢这种东西,有的时候结伴步行20多分钟,有的时候坐几站公交车到河南工业大学附近,只为能痛痛快快吃上几块那又臭又香的豆腐干,现在我再也不想这种不卫生的美食了。
这世上还有比健康更重要的吗?耳濡目染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健康饮食”的道理人人都懂,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常常被束之高阁。好像匆匆忙忙的生活让我们失去了细嚼慢咽的机会,实则是我们对自身生命关注的程度、保养的程度不够!精心地选择食材,耐心地照料我们的胃,与健康同行,路才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