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传成绩都是被逼出来,很多成名大咖获奖感言是感谢当时逼自己成功的父母。而那个当初边哭边练琴的孩子如今也已成功成名,成功是逼出来的,于是乎,大家忙着跟孩子报兴趣班,恨不得能报的都报上。每天为了作业、为了练琴,弄得鸡飞狗跳,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的质量如何保证?就像每次想到那个边哭边弹琴的孩子,心中就会悸动,如此高雅的兴趣伴随着如此伤心的哭声,最终成了什么?且不说后来那个孩子是否成功了,就练琴的当下已经偏离了学琴的初衷,在这样的棍棒教育下,即使未来的成功,也不能完全弥补童年的遗憾吧?
家长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你家孩子学了什么兴趣班?如果别人家孩子学了的,自己家孩子没学的,马上回去考虑要不要也学一个。如此一方面感叹于其他孩子兴趣班任务之重,一方面又对自家孩子报名兴趣班乐此不彼。
大家都知道参加兴趣班,可以拓展学生的兴趣,补充课内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但如何选择兴趣班,选择哪些兴趣班,怎样上好兴趣班,确实是家长面临的一个个难题。
2
又听,新闻上某某小区高中几年级的孩子,因为不能承担课业之重,跳楼自杀;某某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跳楼自杀、、、、、、于是开明的家长在考虑自家孩子的课业是否太重,是否该去掉所有兴趣班?
可也会听说某某家的孩子,因为小的时候没有上兴趣班,或者是没有被家长逼着上兴趣班,培养一个特长,如今长大,面对周围高手林立,埋怨父母给了他一个自主纯粹轻松快乐的童年、、、、、
那究竟是应该牺牲童年的快乐,换回未来的成功好呢?还是宁可留下遗憾也要保留好童年的快乐好呢?怕只怕,牺牲了童年的快乐,也还是没有换回未来的成功,或者看似轻松快乐的童年,实则孤立寂寞。
3
带孩子课外学习兴趣班,发现了若干培训机构,从一开始就把父母摆在了很高的位置。面试报名时要求双方父母都要在场,我不知道有没有面试父母的成份在里面,这是后话。但培训机构非常明白的是报不报这个班,其实还是父母说了算,所以让父母满意很重要,于是试听课父母要参加,每次课程结束还要给父母汇报学习内容;并定期免费给父母上相关育儿理念课,听课还要签到有礼,他们深知父母在孩子那里的权利之大。
几次下来,我也深知为人父母不容易,你的一个念头,就决定了一个学期,甚至一年几年孩子课余生活状态。孩子的童年,很大程度上你说了算。
4
我再举个例子。
周日,小雨,带孩子学完英语,中午到肯德基吃饭,因为天气不好,不适合户外活动,决定在这里多待会,等待参加下午的一个亲子活动。我习惯了中午午休,所以吃过饭在暖气的作用下困的不行,于是趴在桌子上迷糊了一阵,模糊中被左右孩子的吵闹声惊醒了,抬头一看,左边桌上一个大人带着三个孩子,在玩着一个游戏,就是拼图说英语单词,看谁拼成的图片多而且快,并且看谁说出图片上物品的英文单词多,不时听到孩子们因为胜利或者对方的失误而大笑。右边两个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一人一个作业册,在认真的做着题,做完一道题,就由父母批改,然后相互讨论,看谁做的对,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奥数题目。我再看看对面的女儿,正和爸爸一起玩平板游戏,遂说了一句,你看看左右的孩子,再看看自己,没想到女儿一句话过来让我无语,她说,你看别人的妈妈都在陪伴孩子一起玩,你却在睡觉。在孩子眼里,只要有父母用心的陪伴,即使是学习也像玩一样高兴。试想,即使你的孩子不上任何兴趣班,下雨的周末窝在家里是否就真正的快乐呢?
归根结底,我们做父母的愿望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希望第一孩子童年过的要快乐、轻松;第二孩子的童年要充实,为美好未来奠定坚持的基础。有人说,这两方面本就是矛盾的吧?如此才会产生纠结。其实不然。现在的学校、社会的教育理念早已走在前面,当然那是教育学家研究的结果,而恰恰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谓的业余教育家后知后觉,如此,最后孩子童年的状态竟由我们说了算。如何给孩子一个快乐而又能保证未来的童年,没有统一的答案,这里就个人经验与思考给出几点建议。
(1)为孩子量身定制兴趣班。
承认孩子是不同的很容易,承认自己的孩子的弱点却不容易,但客观实际上,孩子就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强,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一般;有些孩子成长快,而有些孩子成长慢些。有些孩子不抽不走,适合严厉教育;而有些孩子脸皮薄,自我要求高。所以,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选择兴趣班的数量,不要让孩子整天疲惫于各种培训班,疲惫会扼杀所有兴趣。一周下来,一定要给孩子留有自己支配的空闲时间,不要让孩子成为时间的奴隶。根据孩子的性格,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教育理念先进)及选择合适的培训教师(孩子喜欢的,跟孩子相处融洽的),这个工作不用心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兴趣班不是报了名就完事,而是要跟踪过程,及时反馈,及时调整,才能让孩子轻松学习,快乐学习。
(2)寓乐于教,寓教于乐。
现在大部分学校及培训机构都已意识到这个问题,首先让孩子要快乐,才能坚持,如果孩子先不坚持了,父母如何支持都是无用的。而作为父母,也要把这种“快乐”教育理念贯穿到家庭教育中,用心陪孩子,玩一些“高质量”的游戏,课上快乐学习知识的用途还可以用来课下愉快的游戏,课下愉快的游戏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
(3)了解孩子的心声,高效的陪伴。
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所以陪伴孩子学习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童年的最好方式。嘴上的爱,很浅薄;用心爱,才深刻。用心陪伴,要求父母了解孩子的心声,当给孩子自由时要给孩子自由,需要给孩子支持时要给于自持,比如支持她跟同学、朋友的交往,支持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高效陪伴,用心交流。
时代在进步,童年也要进步,毫无压力、散养狂玩的童年已不适合这个时代,而父母更要进步。如今的童年不只拼智力、拼家庭的财力,更重要的是拼父母的用心程度,拼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