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终点”,重要的不是金杯银杯,而是口碑。但比口碑更重要的是慈悲,如果为了口碑而失了慈悲,是此生最大的遗憾!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印安说
人的一生,就像参加一次漫长的马拉松竞赛,时间与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当跑到终点时,都会领到冠名“人生”的奖杯。但不是金杯银杯,而是口碑。
印竹说
人的口碑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比口碑更加重要的是慈悲,如果为了口碑而失了慈悲,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说的是一个姑娘上了高铁,见自己的座位上坐着一男士,她核对自己的票客气的说:“先生您坐错位置了吧?”男士拿出票大声嚷嚷:“你看清楚点,这是我的座位!你瞎了眼了吗?”女孩仔细看了他的票,不再做声,默默地站在他身旁。一会儿,火车开动了,女孩低头轻轻的对男士说:“先生,您是没坐错位,但您坐错车了!这是开往上海的,您的车票是去哈尔滨的。”故事讲到这里,后面出来一句评语:有一种忍让,叫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如果嚎叫能解决问题,驴早就统治了全世界。
看了这则故事,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故事。有位禅师住在山上,每天都会下山到村里的一家农户化缘。这家农户对禅师无比恭敬,每一次都会为他准备特别好的斋。农户家有个小女儿,不知哪天,他的家人发现这小女儿怀孕了。在家人的一再逼问下,小女儿说,孩子的父亲是山上的那位禅师。这下家里可炸了,不仅家里炸了,全村都炸了!
女孩的家长带着村民去山上找禅师讨说法,禅师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兴师问罪只说了一句话:“真的是这样吗?”再过些日子女孩把孩子生下来了,女孩的父母抱着刚生下来的孩子又跑到山上,非常气愤的跟禅师说:“这是你做的孽,你去养这孩子吧!”于是把孩子扔给了禅师。禅师看着在怀中熟睡的小婴儿,慈悲的说:“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收养了这个孩子。
五年以后,孩子真正的父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事业,然后回乡找到这个女孩。得知他们有一个孩子,而且是交给了禅师抚养,他心中无比忏悔,觉得既对不住这个女孩也对不住禅师,于是带着女孩子上山向禅师赔罪,并告诉禅师:“我才是这孩子真正的父亲,把孩子还给我们吧!”禅师看着这对年轻人满脸的真诚与忏悔,又说了句:“真的是这样吗?”然后把已经抚养了五岁的孩子领到他们面前,告诉孩子:“这才是你的父母,跟父母下山去吧!”
五年来,因为禅师背负着与农家的女孩有了私生子的坏名声,他的这个小庙再也没有人来了。但当村民们得知了真相,一方面非常自责自己当初对禅师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被禅师的这份隐忍与慈悲深深的折服,从此这个庙香火鼎盛。
这两则故事看似说的都是涵养与忍让,说的都是不去与对方辩解、吵闹,而默默的让时间来证明谁是对的、谁是错的,然其境界却相去甚远。那个看到男士坐错了位置的女孩子,她在等待中心怀的是一份报复心,是一份让对方感到追悔莫及的报复心;而禅师在等待中怀的是一份慈悲心,是一份对年轻男女未婚先生子那份恐惧感,那份逃避、不敢承认给予深深理解,和愿意为其承担的大慈悲。
而在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虽然同样是忍让,但前者会结下新的怨,会在心里结上结。看似有涵养,也许还会受到周围人的赞叹,觉得这女孩太厉害了,不声不响就把对方制服了,真牛!但这份口碑的背后,是她在报复心当中所蕴含的机心、阴险、黑暗的心理念头。
禅师便不同了,他虽然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他的心是柔软的、是光明的。虽然他受委屈的时间长达五年,但是这五年的委屈并没有影响到他快乐地与孩子一起生活,这便是慈悲的力量。
如果我们能心怀慈悲,其实所有受的委屈、冤枉、伤害,都是一种布施,这也是施受不二的道理。由于我们这种以自己的伤害、委屈和冤枉所行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反之,如果以报复之心让别人对你的冤枉和伤害付出代价,得到教训,其结果好像是大快人心,但你想报复的那个心理过程是阴险的、是有心机的,你的心里是并不舒服的,也是会结下新的心结的。
很多人为了留下好口碑,常怀着心机去对待周遭的人和事,长此以往会让自己的心变得越来越虚伪,而远离了自己的本心,这是多么不划算的事啊!唯有怀着慈悲心,不再以伤害对峙伤害,才能让内心无比的坦荡、光明。只要内心是光明、坦荡的,哪怕一时被人误会,留下很不好的口碑,又有什么关系呢?让内心保持纯白而且有光才是最重要的呀,而这个纯白与光便是慈悲!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