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课,我们的课题内容是为某一个品牌设计一个广告。课堂目的是让我们脑洞打大开,学会团队合作完成一项活动。但是,我们小组四个人在创意的思考上一直没有达成一致,差一点吵了起来。课后,我反思了没有达成一致的原因——我们习惯性的否定别人的创意,一直是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对别人的想法say no呢?
我先去知乎搜索了一下,一个答主提到了心理防御机制,我又去搜索了相关定义:
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压力时,自我发展出的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调解、缓和冲突对自身的威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我满足。
也就是说,当我们肯定别人的时候,大部分情况对于自己就是否定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心理防御机制。
但是,从我个人角度看来,这种情况可以看成嫉妒的一种形式——嫉妒别人想法比自己多,无论对错。所以个人觉得辩论难就难在很容易把一场辩论变成一场无意义的争吵,而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所以,我们要如何发挥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的积极作用呢?
一、套用模板
模板是,你说的很对,很有创意,但是我个人觉得……
无论别人说什么,说这句话一定要能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把这句话变成发表评论前的一种习惯。这也是我在看关于沟通技巧的书籍时学到的一点。人们通常会更倾向于接受别人的赞美,而不是批评。
如果你上来就说,我觉得这这个主意不好,我想怎样怎样。就算你所沟通的对象脾气多好,多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他内心里都有一个小人在反驳。因为这是对自己个人的个性的背叛,也是自尊的一部分,没有人天生喜欢被批评,你我都是。
再说,这句话也不是虚伪,而是真实的反映。任何一个点子被提出来都有它的价值。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否定它们的价值呢?
所以,如果以后别人有什么观点,把这句话变成一种条件反射。无论你同意对方与否,都可以先肯定,再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观点可能和对方相似,也有可能与对方截然相反)。
二、沉默
沉默是金这句话再准确不过了。
沉默就相当于中国人水墨画里的留白一样,缺了它整幅画就失败了。所以不用怕“突如其来的沉默”,因为你在给别人思索的印象。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套用上面的模板,内心极度不认同对方,非常想要表达否定,那不如先沉默三秒,表现出仔细思索的形象。而后让对方继续解释,不作评价,只用倾听,表现自己对对方的尊重。
倾听一直是沟通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所以,一旦自己急于否定,不如先闭嘴,让别人继续说,通常之后别人的解释会让你找到你们观点相似的地方,之后就这个观点展开讨论。比如说,你和一个同学逛街,看到一条裤子你跟喜欢,同学却说很不好看,这个时候你沉默,同学会和你解释为什么她觉得不好看,说着说着她可能就提到了它也有好看的地方。因为如果你是你同学的话,你看到同学不说话在思考,你也会自然而然地认同对方。
达成共识,不否定别人很难,学会适当的沉默确实短时间就可以学习的技巧。
三、学会融合观点
也就是我举的裤子的例子,你的同学,通常说着说着就认同了你。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得学会把两种观点融合。
我们组今天课堂上最后进程非常快,最后几分钟一下超过了别的组。原因就是,我们最后把每个人的观点结合在了一起,融合成多样化的方案。一开始我们只会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问题,后来我们就学会了融合。“融合创新”,这个词应该也非常火。
不轻易对别人的想法say no,也是在期待别人不对自己say no。没必要剑拔弩张,因为所有的想法都有价值,所有的思考都值得尊重。
希望下一次,我们再遇到讨论辩论的时候,我们能运用到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