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在大多数长辈眼里,内向就是一种不好的性格缺陷,一种本不该属于孩子的性格特征。
小的时候我妈经常说:妈妈不是觉得你不好,只是希望你能开朗一点,多说话,以后才能有出息。
从小到大,经常因为这种莫名的关心感到无形的压力。
家里聚会的时候,爷爷奶奶会对表妹说:你上次不是刚学会了新的古诗吗?给大家背一下。于是大家都安静的欣赏着表妹的表演,而我却坐在一旁担心着:别叫我别叫我…
很多时候,不是不说,只是融入的时候我要比平常人多一点时间罢了。
过度刻意的把目光都放在我的身上,强加着强迫意图的善意,反而会让我渐渐失去说话的欲望。
常常听到大人们说:怎么都不说话啊,这孩子怎么那么安静,这样可不行啊,得多出去见见世面。
我想,每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都曾有过懊恼自己的时刻。
被叫上讲台朗读的我,总是急的脸红心跳,本该可以流畅朗读句子,但是却搞得自己很不自然。
路上遇到好像认识的熟人,总会在心里给自己不是问题的问题:要不要打招呼,打招呼要停下来吗?他会不会没有看见我?万一不打招呼别人觉得我没礼貌怎么办?总是把自己搞得很复杂。
很多时刻,我都特别羡慕那些外向开朗的人。但那一瞬间过后,我还是会喜欢这个真实的自己。
经常被别人说:闷,脾气好,爱笑,独来独往。
然而,只有自己知道,这并不是我,那是我极力表现出来的,尽管我真的不喜欢。
经常怀疑熟能生巧这个词,因为无论多少次尝试给长辈敬酒,和不熟的人交谈,公共场合被点名,等等这些瞬间,我都十分紧张。
试图改变自己,不是因为“知错就改”
仅仅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在与别人同样的环境下失去了机会。
但,它只是我的性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