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千秋跨出书房大门,刚走两步就碰上了迎面而来的方子虔。此时晨光熹微,金色的朝阳从东边升起,阳光在方子虔脸上投下一片片阴影,衬得他五官更加分明。方子虔被这金光一衬更是气度非凡,恍若谪仙。楚千秋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了一晚上的书,此时觉得他有些晃眼。
楚千秋迎上去道:“使团的士兵都挑选好了?”
方子虔微微一笑,回道:“从神策军中挑了二百多身强体壮的,剩下的标准要怎么定,还要你亲自去看看。”
一月之后郑王寿宴,齐国要派出使团。普通的使团一百多人,多由文书杂役组成。但现在国家之间形势复杂,波诡云谲,普通的草包自然不能与楚千秋一同出使。因此楚千秋决定秘密地从神策军中挑选一百多精锐兵士,扮做使团杂役随她出使,以应对突发情况。她将这件事情拜托给了方子虔,却并没有将挑选标准定得太清楚。因此方子虔帮她完成了初步的审核,最终的复核还要楚千秋自己完成。
楚千秋点点头,遣小厮报告越王一声,回到万里河山换了衣服,稍作整理便随同方子虔向王府大门走去。
门口有一个马夫,牵着两匹高头大马。楚千秋与方子虔翻身上马,两骑绝尘而去。
不远处便是神策军大营。
两人一前一后勒马停下,自然有人来为他们牵马。楚千秋跟着方子虔,向着营中演武场走去。
两人今天都十分低调。方子虔即使进了军营依然是一副文士打扮,长衫布鞋,只不过腰间佩了一把长剑。楚千秋则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一袭素衣,绣有银色的的流云纹,外罩一件玄色鼠毛披风。越王曾说楚千秋穿衣服实在太过素净,浪费了她一副美丽的皮相。奈何楚千秋一心扑在统一大业上,根本没有心思关心外表。可是即使楚千秋整天不是黑就是白,她的美貌也并没有因为衣服素净而有所折扣,反而让她染上了几分英气,更令人移不开眼神。这样的两个人,如果不是容貌出众,即使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都没有人会注意到。
两人正走着,突然听到旁边一个小一些的演武场中传来一阵嘈杂之声。
方子虔拉住一个路过的兵士,询问发生了什么。
那兵士打量了两人一眼,随后回答道:“看样子该是隔壁禁军的两位教头又起了什么争执。”方子虔再要细问,那士兵却不肯继续说下去,而是随便寻了一个借口,匆匆离开了。
看着士兵的反应,他一定是在顾忌什么。楚千秋隐隐觉得这件事情不应轻易放过,便向方子虔抛了一个眼色,转身向着嘈杂的演武场走去。
神策军与禁军几乎驻扎在一处,两座军营之间只有几道简陋的篱笆相隔。方子虔与楚千秋轻易跨过篱笆,眼前便是一片空旷,毫无遮拦的演武场。
此时偌大的场地正中站了一群士兵,他们又围成一圈,在人堆里留出一小片空地。楚千秋看不到中间那片空地的情形,只能看到一堆人隐隐站成两拨,那嘈杂之声中时不时地夹杂几句军营中用来骂人的脏话。
方子虔见状先楚千秋一步走上前去,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他沉声道:“怎么回事?”
方子虔的官职是从一品安国将军,在朝中地位仅次于右都督钱铉。为确保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齐国大都督从来都只是虚置,朝中只设权力较小的左右都督。钱铉已经下狱,方子虔便是齐国武将中的一把手了。这也就意味着,越王已经将齐国兵权牢牢抓在了手中。此时禁军出事,方子虔自然有义务管上一管。
围在一起的士兵闻声纷纷转头,看着方子虔。他们在军中只是最普通的火头兵,方子虔外形又如此低调,他们很难猜得出眼前这个打岔的人究竟是谁。但毕竟是训练有素的禁军,看到有人出言干涉之后便也有所收敛,原先的嘈杂之声现在渐渐安静了下来。众人不自觉地站得整齐了一些,面对着方子虔和楚千秋,但依然分成两拨。
可能是看楚千秋和方子虔的气度不像常人,这些士兵觉得情况似乎不妙,但又不知道眼前之人到底是什么来头。于是他们面面相觑,开始慢慢后退。
人堆散开了一些,中间的两个中年人此时也暴露在了楚千秋视野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