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拆页:《关键冲突》第1章
2.1 R原文:
CPR思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不但能确定核心问题,而且可以消除重复做无用功的问题。其具体操作过程是,问题初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内容(Content),即发生的事实。例如,“昨天你在午宴上喝多了,神志不清,大声叫嚷,取笑客户,让公司丢尽了脸面。”问题的内容只和单独的事件相关,它关注的是何时何地发生了何事。
当问题第二次出现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模式(Pattern),即重复发生的情况。例如,“这可是第二次出现同样的问题了,你答应过这种事不会再发生,现在我觉得你是一个无法兑现承诺的人。”模式表明问题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一旦重现,问题实质便会发生变化。频繁而持续地违反承诺会影响他人对你的行为预测,最终破坏他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
注意,人们往往会漏掉对问题模式的关注,陷入对问题内容的不停争论。例如,你的老板每次开会都把你的议题放到最后讨论,结果往往是草草收场或完全跳过,对此你已经和她提过一次了。现在你又提出了这个问题,她的答复是会议日程总是排得很满,让你灵活一些,把时间留给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你接受了这番说辞,那就漏掉了关键问题。你要关注的目标不是今天这次会议(即内容问题),而是对方长期形成的模式。有时候,模式问题会悄然无息地发生,为你带来新的麻烦。你指出问题所在,对方不是破口大骂就是绷着脸生闷气,结果你和他们的对话就慢慢偏离了目标,这种情况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模式。具有影响力的人会敏锐地察觉到这种行为模式,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不是任由自己被拖入无休止的对初始话题的争执。
当问题继续发生时,你要和对方谈论的是关系(Relationship),即这样做对我们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问题关注的角度要比内容和模式问题大得多。这种问题强调的不是对方再三令你感到失望的事实,而是对方一系列令人失望的行为已经让你对其失去信任。你开始怀疑他们的能力和他们做出的承诺,此举必然会影响你们之间的交往方式。例如,“这件事开始对我们的合作关系产生压力了。我必须不断催促才能保证你在线,我不喜欢这样做。我担心你已经不再值得信任,无法担负你承诺的责任。”
同样,如果你真正关注的是关系问题却发现和对方讨论的只是行为模式,这种讨论结果也不会让你感到满意。更糟的是你还会陷入重复面对相同问题的处境,和对方展开同样的对话。要想理解关键冲突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内容问题、模式问题和关系问题,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即结果和目的。每个方面都能提供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梳理问题,然后排列各种问题的优先次序。
2.2 I便签:
1、what:这个拆页向我们介绍了运用CPR思维法确定核心问题,并通过内容、模式、关系三个角度分析问题,从而避免类似的问题重复发生的方法。
2、how:
(1)C(Content)-内容:当问题初次发生时,针对此次事件进行讨论
(2)P(Pattern)-模式:当问题再次发生时,从共性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实质
(3)R(Relationship)-关系:当问题持续发生时,跳出问题本身,从交往方式上分析问题重复发生对彼此间的信任、尊重及人际关系的影响
3、why: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会因为立场的不一致达不成共识,并在类似问题不断的重复中产生消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CPR思维法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视角觉察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引导我们跳出原有思考的框架去解决问题。同时CPR思维法利用内容、模式、关系三个视角谈论问题,更容易让对方接受,以便最终达成共识
4、where:CPR思维法适用于分析各类重复发生且对我们有较大影响的冲突,它可以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等与人相处的场景中,帮助我们化解因看待事件差异导致不合拍的矛盾,达成共识
2.3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2.3.1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经历:上两周因为疫情我老公在家办公,但是他太专注于工作,每次我叫他吃饭他都态度不怎好的说“你们吃,别来吵我”,反倒是阿姨叫的时候,他出于礼貌会说“好”,但也始终不出来吃饭。在经过两三次类似情况之后,我习惯性的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这件事,以至于阿姨做好饭叫我叫老公吃饭,我说“我才不叫呢,叫他就是找气受,要叫你叫。”在此过程中,我常常因为叫他时他的态度问题而生他的气。
反思:结合CPR思维法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治的原因是我始终在内容上(C)进行沟通,没有更深的思考。如果之后再发生类似情况,我会从我两的处理状态上(P)进行分析(如对抗状态、被情绪所控制),如果还没效果,我再从这种处理方式对我们关系的影响(R)上分析这类冲突对我们的影响,以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
2.3.2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目标:未来一个月,利用CPR思维法解决老公在家办公时我的打断导致他言语暴力的问题。(问:言语暴力、态度不好、对我造成伤害、说话伤人这四个目标中哪个更可衡量点呢?)
行动:
(1)C(Content)-内容:当初次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告知他事情发展过程:什么时候,我是什么举动(叫他吃饭/给他送水果),他是什么反应(因为我打断他的工作而不耐烦),并讨论再次发生时我们分别需要怎么反应。
(2)P(Pattern)-模式:当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告诉他让我生气的点是没得到尊重,我的需求是温和的回应,并询问他希望我怎么处理,最终讨论出双方都认可的处理方法
(3)R(Relationship)-关系:当持续的出现类似的情况时,我从我俩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个行为对我们的影响(他会觉得我烦,我会懒得理他,这不利于我们关系的维系),并一起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