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216/365天
今日阅读《界限》
——通往个人自由的实践指南
[美]内德拉·格洛佛·塔瓦布 [译]张蕾
第2部分 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
第13章 ,工作篇:看起来越忙需要处理的工作越多
一、日常工作中的界限问题。
职场的界限问题通常表现为:
·替别人完成工作
·被问及个人问题
·承担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
·没有合理的分配任务
·在工作时间调情
·做无薪的工作
·没有好好利用假期
·接受自己无法完成的任务
·参与有压力的互动
·在非工作时间工作
·一人承担多人的工作
·没有获得足够的假期
界限不属于生活常识,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让对方知道。在职场中,界限是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企业文化以及各级领导向员工传达并落实的。一个人如果害怕丢饭碗,就很难在工作中坚持自己的界限。
假如你的界限遭到职场潜规则的侵犯,这并不表示这些界限无关紧要,而是说明你需要让公司的其他人知道这些界限,寻求一些外部资源或者获得法律方面的建议。要坚决抵制那些有害的职场潜规则,不必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因此岌岌可危。
二、如何应对恶劣的工作环境?
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都十分危险。如果工作环境糟糕到一定的程度,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处理家庭事务或人际关系的能力。
1.恶劣的工作环境可能包含以下特征:
·工作时间过长
·同事常聚集闲聊
·无偿完成额外的工作
·同事间形成小团体
·在有限的时间内超负荷工作
·同级或上下级之间存在消极沟通
·上司很自恋
·遭受欺凌
·遭受性骚扰
·因种族、身材或性取向而遭受歧视
恶劣的工作环境缺乏健康的界限,但是在认定情况无法改善之前,还是有必要设定并坚持执行一些界限,看看这些界限能否长期有效的改善原有的工作环境。
不要与恶劣的环境同流合污,这一点格外重要,如果你正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不妨试试以下做法:
·权衡一下哪种界限最有帮助
·找出恶劣环境中的健康人群
·认真记录所有问题发生的时期和时间
·如果上司问你与工作无关的问题,可以找他沟通
·在会议上向上级和同事说出你的需求
·向人事部门反映你们的办公室文化
·依靠外界的帮助来处理与工作有关的压力,例如与治疗师谈话
三、职业倦怠以及它对工作与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职业倦怠是不健康界限导致的必然反应,许多人都面对难以平衡工作与生活的问题。
作者用来防止职业倦怠的小妙招:
·规定自己每周只接待15~20位客户
·每周只用三天接待客户,其余两天用来写作或做其他工作
·只帮客户处理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问题
·在接受新客户之前先和他们谈谈,看看我们是否能积极的互相配合
·与客户分享关于非工作时间要如何联系我的界限
·在会见客户的那几天,有意识的分配好自己的精力,比如避免在工作之外进行,可能会过度消耗精力和体力的谈话
·每天在见第一位客户之前,花几分钟安静的思考一天的安排,为一天的工作定下基调
·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不再工作之余为任何人提供咨询
·找其他治疗师来处理自己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一年会安排好几次度假
2.关于工作的界限一般包括:
·尽量不在办公室里吃午餐,实在不得已,也要保证不一边吃一边工作
·果断结束和同事的聊天,以便自己能专心工作
·准时上下班
·尽量不在工作时间给亲友发消息或打电话,因为这样的交流会使你分心,影响你按时完成工作
·午休时间小睡片刻,研究表明,小睡可以提高意志力和注意力
·关起门来办公以减少干扰
·尽量不把工作带回家
3.如何设定非工作时间的工作界限?
·尽量休完所有的假期
·周末一律不处理工作邮件
·周末不回办公室加班赶进度
·假期时绝不处理工作上的事,除非遇到紧急情况。事先做好预案,休假前尽量把工作移交出去
·参加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休闲活动
·不要免费为朋友和家人提供专业上的服务
·利用邮箱的“假期自动回复”功能和手机上的“语音自动回复”功能,在收到邮件或电话时自动告知对方自己在休假。尽量把来电转给其他人,这样假期结束后就可以少处理一些问题
·要知人善用
·根据任务的紧急程度和截止日期来决定优先处理的顺序。对待工作任务要分清,孰轻孰重不能一概而论。
·需要时可以请求援助
·工作量太大时一定要让老板知道
四、如何向上司表达自己的界限?
他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主观需求来认定你的个人能力,比如你在他心目中的角色定位,你所在公司的需求,有时甚至是你的上司对他自己个人能力的认知。举个例子,假如你的上司经常在晚上和假期里加班,他就会对你抱有同样的期待,稍稍做不到就会引起他的不悦。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坚决倡导合理的期待,抵制上司缺乏界限的无理要求。你可以这么说:“我必须利用非工作时间来恢复体力,这样工作的时候才能全力以赴,所以我想严格按照上下班时间来工作。”
向上司表达你的需求时一定要使用“我”作为主语,要强调对话的主角是你而不是他们。
五、拒绝社交活动的邀请和工作时间以外的联系。
如果你下班后不想出去玩,或者不想和同事或老板一起吃午饭 常用来拒绝邀请的表达:
·感谢你邀请我参加你的节日聚会,但是我去不了
·感谢你邀请我共进午餐,但中午我想一个人待会儿
·下班后我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回家放松一下
·我们交换电话号码如何就不交换社交平台账号了吧
·我就是个宅男,对这些不感兴趣
六、克服对完美的恐惧。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员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这并不妨碍你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同事或创业者。
如果碰巧遇到界限感很差的老板或上司,不必一再容忍,而要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旦界限受到了挑战,就要马上提出反抗。
的确,设定界限有时会惹别人不高兴。关于这个问题你不妨这么看:我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工作上,这些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因此,只有确保在花最多时间的地方感到舒适才能保证我们的健康,这么做无可厚非。
第14章,技术篇:做一个局外人其实有很多好处
人们经常抱怨技术妨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在这一章里“技术”一词指代的就是我们使用网络社交媒体、看视频或玩游戏这件事。
应该说技术本身并没有错,是人们对它的滥用使它背上了这个黑锅。这里的滥用指的是过度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同时也包括利用技术来逃避现实或分散注意力。当我们感觉不舒服或不开心的时候,手里的这台设备就成了最好的放松神器。
一、如何解决互联网时代信息过载的问题?
我们在网上的各种消耗都是可控的。当遇到不喜欢看的东西时,我们完全可以选择是否继续观看,如果放弃这样的选择权,继续关注那些会困扰我们的事物,就等于同意继续被打扰。
1.如何应对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
你关注了哪些社交媒体、看过哪些视频以及经常浏览哪些网站,这些通通都在影响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有权选择如何获取和使用网络信息,每当有重大的事情发生,你都可以选择切断这些信息的来源,以避免无端地消耗自己的情绪和能量。如果接收这些信息会影响理智和判断力,就更要在短时间内尽量不使用网络和电子设备。
如何设定接收负面信息的界限:
·关闭手机上的新闻消息提醒
·在一天中指定一个特定的时间,有目的的收看或收听新闻
·取消关注那些不断发布负面消息,影响你情绪的个人媒体账号
·善意的提醒别人,你不想听到某一类新闻
·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不妨暂时远离网络电视和社交媒体
·关闭新闻频道,打开你喜欢的视频网站看点新的电视剧
每个人都有消息滞后的时候,远离网络和社交媒体或许会让你错过一些重要的信息,但同时也让你更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中的其他事物。
2.关注朋友家人以及工作关系的媒体账号。
在社交媒体上关注别人,已经成为一种很好的保持联系的方式。对于在生活中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我们的确很难取消对他们的关注。解决办法是如果对某人取消关注会让你觉得不舒服,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关闭他们的消息通知或屏蔽他们的媒体账号内容。
如何对认识的人设定社交媒体界限?
·注册一个别人很难查找或关注的私人账号
·如果不好意思对某人取消关注或拉黑,就暂时保持关注,但屏蔽他们发的内容
·和别人交换联系方式时,只提供电话号码,不提供社交媒体账号
·只关注自己真正喜欢的账号
三、在网使用网络技术时,经常出现的界限问题以及可以考虑设定的界限。
1.在网络时代,我们往往需要面对花太多的时间看视频或者过度使用社交软件的界限问题。
2.针对网络技术可以考虑设定的界限:
2.1如果你一起床就离不开手机。
睡觉时别把手机放在床边,睡前记得把手机放到一个离床较远的地方,比如房间的另一头。
2.2如果你经常看手机。
把手机放在自己够不着的地方,或者把它放在另一个房间里充电。训练自己每天关机几个小时,制定一份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表,并严格规定禁止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段。
2.3如果你过度使用社交媒体。
记录自己的使用时间。在手机上可以设置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一旦达到那个时限,你的所有社交媒体软件就会被自动退出,或者跳出一条提示消息,要你确认是否忽视这个时间限制。
2.4如果你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受到了打击,甚至产生了忌妒或怨恨。
要谨慎选择关注哪些账号以及关注的原因。一旦发现哪些账号的内容干扰了你的情绪,要第一时间取消关注、屏蔽或关闭消息通知,然后进行自我修复,等这些不良反应完全消除并做好心理建设了再去重新关注那些账号。
四、孩子使用电子设备。
孩子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各种设备,大人的职责就是为他们界定好哪些设备可以使用,以及如何正确的使用这些设备。
这些界限包括:
·吃饭时间不得使用任何设备
·做作业的时候不得使用任何设备,除非是作业要求
·每晚和周末的某个时间点之后不得使用任何设备
·使用设备的间歇要进行适量的运动
·使用带有家长控制功能的应用程序
·监控孩子的社交媒体使用情况
·不在孩子的房间里安装电视机
·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为孩子树立榜样
·陪孩子一起观看设备上的内容,必要时提供讲解
·教孩子正区分正确的用法和不恰当的用法
技术正不断的渗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对技术的依赖也在与日俱增,要处如何处理与技术的关系,决定权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人们对于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关键在于我们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参与度,为此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要征服一项技术,就要真正做到让技术为我们服务,只有严格执行使用技术的界限,才能限制技术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避免出现反客为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