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学习方法一般为顺序式学习法,针对一本教材从头到尾细细的阅读。
比如常见的学习方法:1.跟学经典教材;2.自学看书本;3.公理-定理-案例学习。
传统顺序式学习方法有三大弊端:
1.枯燥难懂;2.不解,迷茫;3.没有正向激励。
因为顺序学习一开始就过于专注于细节,无趣,也难懂。也因为这些细节的概念跟实际案例无法关联起来,从而没有感性认知,使自己会比较迷茫。无法时刻了解学习的进度,不知道后面都要学什么,解决什么问题,从而没有正向激励。
什么是三步式快速学习法?
1.快速建立相关领域的整理认知;2.以解决问题(案例)为导向,感性了解知识点,并初步构建知识网络;3.通过刻意练习来补充隐知识。
一、建立整体认知
整体的重要性:我们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带来的道理却也是深刻的。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忽略整体而只关注局部的时候,所得到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
所以,不要一开始就专注于细节。因为知识是网状的,刚开始时关注网的整体框架比直接关注一小块更有价值,整体认知更重要。
建立整体认知的具体方法可以是:目录绘图法+快速阅读法。
1.找到规范的学习教材;2.阅读目录并绘制思维导图;3.速读全书;
4.再次阅读目录及图;5.不看目录再一次默写绘图;6.修改并优化。
这么做的效果很明显:1.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全貌;2.让我们了解了知识结构(脑子里有个模糊的知识网状);3.具有了感性认知(把抽象知识和实际例子建立了一定关联)。
为什么这么做有效?1.目录本身就是精华;2.知识是有结构的;3.速读把知识和例子做关联;4.再读可以做对比;5.再绘图避免遗忘。
二、用案例感性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搜集整理案例;2.尝试解决问题(先用速读的知识尝试,当出现模糊的地方时进入下一步);3.复习模糊的知识点;4.最终解决问题;5.写下解决问题的所有知识点。
这么做有什么收获?1.把知识由抽象到感性过渡;2.构建了小型的知识网络;3.得到了正向激励;4.掌握程度加深(知识进入到工作记忆);5.帮助到实际工作(解决了问题)
还有什么不足?1.知识大部分仍在非工作区,记忆浅薄;2.没固化认知;3.没建立和拓展模式。
三、通过刻意练习来补充隐知识
1.回归原本,按顺序细细阅读;2.按照刻意练习的原则进行大量练习;3.进行相关资料的补充学习。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把认知固化,阅读细节并进行查漏补缺,补充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形成坚固的知识网络。
学习一个知识点的目的并不只是当遇到同样问题时能够解决,而是遇到类似问题,甚至是可进行类比的非同类问题时,也能够熟练运用知识来解决。
高效的学习,就应该要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