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爱存在吗?
法国著名哲学家雅克·德里达说:所有的爱都是不可能的。意思是说,要放下对绝对爱的渴望,才能看到真实的爱存在。像紧握的沙流失的越快。
你有没有过反抗父母时的独立宣言是这样的:“你让我自己选择,即使错了,我选的,跪着我也会走完它!”
你有没有这样气愤过:“什么你都替我做好了,干脆你也替我活得了!”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作选择的,都是耍流氓!
我们以为这会令孩子少走弯路,不掉坑里,但这就像一个人的心率,如果一马平川,这个孩子至少在精神上已经被父母掐死了。可怕的是许多父母仍然没有意识到这点,看到孩子按照自己经验走得四平八稳,还在沾沾自喜。
爱和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懂爱,也要懂分离。
爱他,让他去更宽广的世界;
爱她,让她去独立自主的生活。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作选择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作过选择,一个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作选择,那么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武志红说。
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凭借你而来,却不是从你而来。
当你替他做了所有的选择,那你只当他是你的延续,你的傀儡。没有人愿意成为提线木偶,于是孩子反抗,父母镇压,循环往复。有的孩子成功逃离父母的魔掌,像《七月与安生》的七月,指使未婚夫逃婚,使得父母彻底放弃对孩子的掌控,七月才得以新生。相信很多观众在剧情过半,对七月都没有感情,反倒是她离开家乡,站在豪华游轮的围栏边呐喊时,才觉得她是活生生的,是浑身散发光芒的。
但我们大多数父母都还身在迷雾中而不自知。
孩子还小时,你说他什么都不会干,于是你通通包办;
孩子长大了,你说她什么都干不好,于是你怨声载道,却仍旧不自觉地欣喜:孩子离不开你,你在被需要。你的所有价值都体现在孩子的身上,于是你更不允许他犯错,以防止她让你颜面尽失。孩子的不能自主,让她窒息,让她空虚,让她对你冷漠、对社会冷漠,甚至让她精神分裂。
小甜甜布兰妮最近被曝出:自己的内衣都不能选择,全部由她父亲决定。这也就不难想象此前传出她患有精神分裂是否属实了。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这句充满欺骗性质的话,被高谈阔论了N年。孩子信了,父母自己也信了。孩子不敢反抗,也不知道怎么反抗,但他却总会说“烦”“闷”,大人孩子都很痛苦。总觉得有一种被限制供氧的憋闷感。想象一下自己的童年,是不是也很能理解了呢?
看上去,父母都是非常善意的,大人这么想,社会也这么以为。孩子一想好像是这么个理儿,可就是觉得胸口闷得喘不过来气。
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
举个栗子:
曾经我谈恋爱,男朋友爸妈不喜欢,理由是个子不够高、离家太远,由此我与妈妈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辩论,最后她威胁说要断绝关系!我也愤怒的表达:我只是想自己做决定,自己选的路即使跪着也要走完。
如今,我也成为了母亲,当然能理解父母希望孩子少走弯路的心情。可,从另外一面也反应我们的父母普遍害怕承担责任和骂名,担心别人戳着我们的脊梁骨说怎么没把孩子教育好,问题的源头还是担心别人的不认可。进一步证明“天底下谎言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更爱自己罢了。
这也不能完全怪他们,时代造就,毕竟那个年代的主要任务还在生存阶段。只希望今生自己能不陷入这样的泥潭,不至于与孩子同归于尽。
我们常将“做什么”视为爱,但很多时候,“不做什么”才是爱。对待孩子时,学学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太多的时候需要提醒自己,控制自己干预孩子行为的冲动,因为太多的干预是不必要的。让孩子自我探索,他才能有信心向世界证明自我。经受挫折,才能长大成人。
放弃控制也是一种爱!意思都懂,要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何着手。书中给咱们父母提供了一条建议:即,给孩子制定一个基本的底线——认真生活不做坏事,然后放手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人生,只在非常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帮孩子。
但,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的父母:孩子做什么都忍不住要限制,这个不好,那个不对,然后威胁:下次听不听爸爸/妈妈的话?!
武志红老师说,这源自大人们恐惧自己内心这个恐怖的婴儿,觉得这个恐怖婴儿的自发行为会引向绝望与破坏,所以要限制他、疏导他。
与弗洛伊德齐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则称,一个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体验组成的。所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尊重理解孩子的感受,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不幸,你的孩子遇到重大挫折,无法抗衡倒下时,就是时候深刻反省你们之间的关系、教育方式、夫妻关系了。当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以及严重性时,再去叩响孩子的房门/心门,真诚道歉,并接受孩子的愤怒和责难,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做不到之前,让孩子自己先把心拼起来再说,不要打扰,更不要那些不理解孩子的亲朋好友的“善意”,他们所谓的安慰,只会让孩子的尊严扫地。
我们也需要知道,这不是偶然发生的,不是某件事直接导致的结果,而是我们父母与孩子经年累月积攒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和孩子都很痛苦,但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转机,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重新与孩子建立连接,以此修复我们的各种关系。
记得一个教育学家说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批评并不解决问题,如何利用此次犯错的机会,学习到东西才是最佳处理方式。这也是最有价值的一点。
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请不要从精神上杀死他们。
人生由几百、几千乃至几万个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等你老了,回顾一生的时候,你发现最亏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这一生,就白活了。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话语,莱恩也是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而存在主义一直强调这样的人生哲学:
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