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情可以由收益大小(你有没有兴趣去做)和影响时间长短(只对当下有好处?对将来有没有价值?如放松心情短,学到东西长)分为四类
高收益短影响:看小说,看的时候很开心(收益),但是看完就没有了(短影响)
高收益长影响:
低收益长影响:上一些课,上课时候很无聊(低收益),但是学到的东西能潜移默化改变我们(长影响)
低收益低影响:很累的时候刷手机,越刷越累。
ps在看微博知乎这种点开即读的东西,不被标题党吸引,比如减脂,大多数是买药的,或者到最后就是吃+跑步之类的,所以何必重复阅读,既然自己知道要怎么做,就去做。
2.第二层次:看自己,想提高自己能力。
第三层次:理念人,对某领域有追求,追求真理
第四层次:合作共赢。
我目前算第二层次,疯狂地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我想针对一件事情,在完成的时候,想一下可不可以更好。
3.低关联偏见:
要学会与自己已知的搭建联系
接触某样东西之前,想一想自己已知的有没有什么和这个有关系
零和博弈偏见:
双赢,共同进步
4.拿到一件事,将其分成几部分,然后先解决最核心的部分。比如ppt分为:文字、图示、排版。先确定好自己要写什么,要写的东西先确定核心内容,再填充,再去弄模板之类的。
5.信息:真实?善意?有没有关系?
比如明星的一些信息,一笑而过就好,不要太放心上。这方面我做的不好,常常乐于做吃瓜群众。
6.对待某个问题
自己的观点是什么?
别人的观点是什么?
两者对比谁的更好?
如果对方的好,好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归纳成自己的?
7.完美主义
8/2
不平均分配,同步进行多想学习
而是先集中精力学习目前对自己最必要的事情,再分出小部分去学习重要但没那么紧急的事情。
8.对于低收益长影响的事情,不因为没兴趣就不去做,而是在做得过程中逐渐产生兴趣。
就像我对计算机感兴趣,也是因为接触了有反馈然后越了解越深入才有的兴趣,现在计算机小能手的我小学的时候最讨厌计算机课了。
9.主动学习,不去想我要学某个东西,因为能让我变得更好,而是学这个东西,我具体可以做什么?
比如我最近痴迷于学英语口语,我要学好英语口语,然后能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