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28号加入新媒体突围组第七期以来,我一共写了36000多字,13篇文章,其中2篇被加入简书首页专题,1篇发表在写手圈,4篇被推荐到新浪博客首页。还有不少题材静静躺在笔记本中,等待着我将它们自然流畅、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
作为一名写手,虽然自己的水平提高得不快,但是在题材方面一直比较充裕,零零散散也积累了不少实用的经验。说到题材,我最推崇《红楼梦》中的那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很多人把这句话当做精于世故的处世哲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提倡万物皆可入文的写作之道。
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清晰洞见,明了究竟,那便可入文;人们间的真情实感,复杂而丰富的关系,能够领悟看透,那也可成章。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说“万物皆为一物”,在圣地亚哥身上,融合了风、沙漠、海洋、星星,以及宇宙中的一切,所以他能够成为传奇,化身为风。拿到写作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和笔下,也都足以容纳世间的一切。前提是,你能用自己的思想和论据让其完美地自圆其说。
那么,如何让自己每天都有写不完的题材呢?
1、有价值有市场的题材——写干货,关键要有真货,有理论有策略,专业性强。最好针对自己的职业、专业、特长进行分享。
对于现今的快速阅读,干货类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大家的目的性越来越强,一眼扫去如果没有自己需要的字眼出现可能就直接关闭网页了。因此对于普通写手来讲,写干货最好的途径就是从自己大学的专业和目前的职业入手,你学习最久、接触最久、最有感触的东西,往往能够给别人带来真正的实用价值。
看简书的文章,会发现干货、工具性的实用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文章旁征博引、重视策略,提出操作性强的做法,比如如何学习英语,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如何阅读,如何理财,如何建立个人品牌等等。
拿我自己来讲,我学习的汉语言文学的师范专业,如今从事教学,于是我把亲子教育列为自己分享干货的主要内容。也因为自己的专业性和多年的积累,所以写出来对很多家长很实用,被推荐到新浪育儿首页的几篇文章都是这个题材,点击量也非常高。
2、源源不断的题材——写热点,关键要有观点,论述要有亮点,直白犀利。主题最好对普通人也实用,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悟。
追热点也是很好的写作途径。一条刷爆头条的新闻、新上映的电影、娱乐圈的是是非非等等都是上好的题材。这些题材是大家都看得到的,但这种热点文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好的,通过热点而引发的观点、思考角度都是最考究一个作者水平的地方。
例如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田朴珺事件,看过一些作者写男人背后的女人,或者女性的智慧等一些主题,但是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萧秋水老师的《如果刘超和田朴珺……们都能好好说话》和咪蒙的《田朴珺重新发明了一种女人:独立婊》,前者认为田女士应该多做事,少说话,独立不是挂在嘴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上,后者则例证田女士实际上不够独立,但是偏偏标榜独立,并提出“哪天她能坦然地承认王石的价值,才是她真正强大的时候”。首先他们的角度都很新颖,并不是对新闻素材的一味迎合,其次是他们从中都总结出对于普通人都普遍适用的真理。
作为一名普通写手,写热点文无疑是最锻炼思考能力和分辨能力的,更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素材。或许我们不能一下笔就切中要点,但是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素材的分析,从中生发出自己的深度思考,不仅仅是写作,对于我们公正地看待周围的社会环境都不无裨益。
3、情感励志充满正能量的题材——写鸡汤,关键要有典型,有情感有境界,煽动性强。总结升华要给予年轻人怦然一动的雀跃感。
随着各类干货的出现,人们开始发现鸡汤文的种种诟病,但再批判再瞧不起,这种励志而充满正能量的文章依然鼓舞了很大一部分年轻人的斗志。笔者在简书和微信圈中也看了大量此类的文章,发现“人民日报夜读”和“思维聚焦”中此类的文章依然非常火爆。
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题材最贴近年轻人的真实生活境况,很多文章只看题目就能一下击中年轻人浮躁的心。这并不单纯是文笔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对年轻人思想的了解、对当前人们奋斗现状的正确把握以及对如何奋斗如何坚持的执着之心。
因此要写这类文章,我们也要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多了解当下年轻人的奋斗情况。各个领域的年轻人、各种社会环境中的年轻人、不同性格的年轻人该如何奋斗都值得我们思考和落笔。
4、容纳万物的题材——副刊文或杂志文,关键要切入点巧妙,细节传神,启发性强。行文要流畅,让人短暂的阅读中能触动心灵。
写这类文章会简单一些,主题设定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但是行文要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我最近收到的《思维与智慧》发来的用稿通知,发表文章是《一炉暖》,写亲情的文章很多,这篇文章我通过回忆冬日里围着红泥小火炉其乐融融的场面引出,用炉火守护一家人的温暖来比喻我们之于家庭的意义,进而升华出一炉暖心,一炉暖家人的主题。
这类文章只要能找到一切好的切入点,辅之以动人心弦的细节描写,往往会让读者沉醉其中。如果能将自己的生活情感与世界万物结合起来,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式,那么题材可能会更加宽泛。
对以上每一类题材进行方方面面的梳理和思考,就能够生发出无限多的小题材。有了这些题材,该如何才能流畅表达、顺利成文呢?
1、看样文爆文,并做细致分析。先模仿再形成自己的风格。写作初期可以多看爆款文章,从文章主题如何设定、切入点、逻辑顺序、行文结构、论证角度、语言文笔、升华总结等多维角度进行分析。可能分析完不一定适合自己,但分析得多了自己的逻辑性也会更强。对于普通作者来说,先模仿爆文再从中创新也是一种好办法。
2、针对某一个主题,要系统读相关的书籍、案例。彭小六在文章中曾提过拆书帮的RIA便签读书法,读到一个观点,可以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再列出自己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和经历,最后列出这种观点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这种刻意练习能让自己积累更多的干货,并进行有效地输出和创造。
3、持续输入,逐渐连点成面,不断完善,建构出自己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作用就是在写文章中,能够厚积薄发,让文字和观点能够有源头活水,可读性更强。这是写作能够持续下去的根本。
4、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坚持写下去。我们看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会发现自己文章中的诸多问题,有时即使是知道主题和论证时间并不那么严丝密合恰到好处,但实际写作中却很难做到理想的状态。这时一定要接纳自己,坚持写,如果修改不了,可以先放下,继续写其他的,刻意练习的好处就能慢慢体现出来,多写多思考的基础上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以上仅是个人总结。关于写作,《月亮和六便士》有这样一句话:“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书的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收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我想,每一位写作者,都应当谨记,并享受写作本身带给我们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