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是一片沃土,党员干部在这片沃土上觅食、栖息,享受雨露的滋润、阳光的温暖和庇护,逐渐成长为一棵棵树,一片片林。
近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推进伟大事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育人犹如种树,党校为党育才既要精心“种”,也要精心“管”,“培土壅根”、“施肥浇水”、“修枝剪叶”,注重小事小节,方能促其成长成才。
在深耕“培土壅根”中厚植“扎根”的定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正所谓,养得深根,才能枝繁叶茂;守住平凡,才能铸就辉煌。为党育才,党校要栽好栽实“根”,厚植理想信念的土壤,坚定其对党忠诚、为国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信仰,筑牢无惧风雨、不畏风险,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坚定意志。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点,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引领。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每一次党的中心工作确定后,首先跟进的就是干部教育培训,因此只有在培植定“根”中保持住“扎根”的定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做到政治上清醒、信仰上坚定,才能在风霜雨雪的洗礼下,保持“直干”生长,做到“不歪、不倒”。
在勤于“施肥浇水”中补全“成长”的营养。苗栽不实则亡,树栽不实则枯,苗期成长阶段,需要施肥浇水,科学精准,精心浇灌,及时补充营养,为其成长蓄电赋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顺木之天”符合干部成长规律、适应改革发展大局,因此党校在“打营养剂”的过程中,需注重因才施策,精准滴灌,掌握好时度效,提高浇水施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不同工作岗位和职责需求,分层级分领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开拓视野、增长技能、提升本领。在浇灌中树牢“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把理论和实践、外部“灌输”和亲身体验结合起来,达到“身临其境”“心临其境”,才能使书本上的政治理论变成党员干部心中鲜活的政治灵魂,促使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勤于“修枝剪叶”中修炼“正行”的品格。在树木成才的过程中会长出很多“枝杈”,它们会不断吸收根部的营养,侵蚀树干则久病成疾,因此常修枝剪叶防虫非常必要。党员干部的成长中也会因自身和外部的影响产生不必要的“节枝”,如不加以及时打药修枝,就难以长成栋梁之才。党校也要发挥“探照灯”的功能,要常对党员干部做“体检”,紧盯党员干部的工作职责、岗位性质和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经常性地进行谈心谈话,主动了解思想动态,发现问题所在,打扫思想灰尘、祛除不良习气、纠正错误言行,修正干部为官行为,当好清除害虫的“啄木鸟”。通过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增强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使得反腐倡廉更加深入人心,引导其步入工作与生活正轨,防止沾染不良习性,涵养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
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办,质量高则党校兴,质量强则党校强,为党育才要始终秉持“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赤子之心,追随党的步伐,坚持党的领导,共同谱写国家未来发展新篇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委组织部 阿依达娜·木哈买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