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的作品
对于高迪来说一切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幻想。高迪极力地在自己的设计当中追求自然,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气候进行细密的考察后,在设计上使建筑最大限度地融合进它所属的地方。与自然的融合,对于光影的运用捕捉,透过建筑呈现出对美的极致呈现和表达。
满足主人的需求和喜好,比如在设计奇想屋时鉴于主人对植物和音乐的热爱,高迪为奇想屋设计了温室又用太阳花瓷砖以及五线谱与音符样式的铸铁围栏作为建筑体最主要的装饰元素。米拉之家中因为主人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热爱,在彩色玻璃的装饰中就有莎士比亚戏剧人物的形象作为装饰。
建筑总体的结构,房屋的功能性有审慎的布局和规划。此时你感受到他作品中的理性、缜密、厚重感,而在外形、色彩的运用上又能感受到某种孩童般的奇思妙想,在他如此多惊才绝艳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感性与理性最绝妙的融合。
高迪其人
高迪终生未娶,除了工作,高迪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其实很难想象生活中如此单一、乏味而对建筑的创作却如此绝妙、繁复,始终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也是在弥补生活中缺失的部分,或是以这样的方式维持了某种平衡?
天才注定是孤独的,饱尝痛苦,艰辛,极致的创作往往孤绝凄苦,亦是与痛苦死亡相伴,踯躅前行。这样的天才往往英年早逝,但高迪近74岁高龄,这一点让我意外,也是欣喜。
能创造出如此多的作品,这种蓬勃的创造才情因何得以充分的激发和延伸?是命运的引领,是存在的唯一慰藉?是达官显贵认可、追捧的期待裹挟?
也许这些并不重要了,只是“创作了它,享受了它,并甘愿为它付出所有。”
背后的推手
令我钦佩的是奎尔公爵,也就是高迪的委托人和同盟者,除了高迪,他在当时资助了很多的艺术家和诗人,他自己是一名实业家同时活跃于政坛。这样的人高瞻远瞩,有独到的眼光,也有足够的实力去托举。高迪在此中得到的是每个创作者所渴望的东西:充分自由地表现自我,而不必后顾财力之忧。
高迪的每一个新奇的构思,在旁人看来都可能是绝对疯狂的想法,但在奎尔那里总能引起欣喜若狂的反应。由高迪设计和奎尔出资建筑的奎尔庄园、墓室、殿堂、公园、宅邸、亭台等,都成了高山仰止的建筑艺术杰作。
他们一起联手创作了一个城市的灵魂,绝妙、新奇,不可思议。就好像两个异想天开的孩子,把奇思妙想一一呈现在现实世界。他们敢想也做到了。
当然天才得以闪耀也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高迪是幸运的,我们也是幸运的,透过这些建筑,感受到人类对于美和文明的追寻令人动容。
展览的动人之处
光影展示的部分,人类璀璨之文明在那一刻凝缩成夜空中闪亮的影像,它穿越了地域、时空,感受震撼人心的力量。
铸铁的仿制品,还有修复用的瓷砖在现场都能看到。
圣家堂展区带来的震撼在吴哥窟时有相似的体验,深深的震撼与臣服,某种程度都带有了对宗教的敬畏。
布展的创作同样令人欣喜,如同畅游在另一个世界,那里有美好、神奇,充沛的奇思妙想。一次次的探寻,一次次的别有洞天,将你一步步带进天才的奇思妙想世界,磅礴的建筑集群。
展览11.12日结束,值得一看,特别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