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特定组织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环节,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1)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每个管理者工作时都是在执行这些职能的一个或几个职能。
(2)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组织资源。一个组织要有效利用资源,一方面要合理配置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另一方面要促使组织各个部门、各个单位、每个全员分工协作、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达成组织的目标。
(3)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制定目标,这是任何管理工作的根本追求。
1.1.2 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效率和效果两方面来判断。
(1)效率。效率是指管理活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管理所追求的效率,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通俗地说,管理追求效率就是要求组织的所有成员“正确的做事”。
(2)效果。又称为效益,是指组织达成目标的程度。管理所追求的效果,就是在特定环境和资源约束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目标。对于企业而言,就是通过尽可能的满足顾客需要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顾客、供应商和社会,企业、员工和投资者的和谐发展。通俗地说,管理,追求效果就是要求组织“做正确的事”。
可见,管理就是要获取、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的双重目标,实现组织的持续、和谐发展。这是所有管理者所面临的基本任务。
1.1.3 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同时拥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是由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决定的。由于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组成的统一体,决定着管理,也具有组织生产力,已协调生产关系两重功能。因此,管理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也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设置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系管理的生产力属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 ---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乐队指挥。”管理的这种自然属性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活动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的,是一种客观存在,以生产方式、社会制度无关。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自己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因此,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关系的功能。
管理的二重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管理的二重性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以及相适应,任何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都必须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