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读写思维,更多文章、音频内容欢迎关注。
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你好啊,我是老木。今天继续分享我对《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解读和思考。这也是我关于本书最后一篇的解读文章。
在第四夜,哲人与青年的对谈中,我们了解到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共同体感觉。那么,什么是共同体感觉呢?就是把任意的他人看作伙伴,帮助他人,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有价值”的状态,叫作共同体感觉。我们只是共同体里的一部分,并不是中心。
由于环境的不同,生活中我们会处在由很多不同的共同体构造的世界里,比如:学校、家庭、公司等。因此,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迷茫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更广的视角“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
我们应该改掉批评、表扬他人的行为方式,这是不尊重人,也不平等的行径。鼓励是对他人最真诚和恰当的感谢方式。另外,人只有在感觉对别人有贡献的时候,才会感觉自己有价值。然而,阿德勒认为,存在本身,也是一种价值。
接下来,在第五夜,也是最后一夜里,随着话题的深入,我们知道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是共同体感觉。但是就只有这样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又该过怎样的人生?青年的疑问,在哲人的对谈中逐渐明了:认真的人生是活在当下,接纳自我,却又不必深刻。
接纳、信赖与贡献
像大多数人一样,青年讨厌现在的自己,没有自信,做起事来小心翼翼的,害怕被人嘲笑、被人看不起。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无拘无束;在人群里却又无法伸展自如。所以,下意识的对自己太过执着,自我关注意识过剩,反而让青年愈加束缚自己。
因此,哲人告诉他,这还是共同体感觉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把对自己的执著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青年要从“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这三点做起。
首先,是自我接纳。自我接纳重要的不是我们拥有什么,而是我们如何利用已拥有的东西。所以,没必要特别的向别人肯定自己,而是先做到让自己接纳自己。
自我肯定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自我过头式欺骗,而自我接纳是诚实的接受现实,接受不能更换的事物,接受现实的这个我,然后,关于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哲人在这里使用了“肯定性的达观”来形容自我接纳,语义指看清、看明白事物的真理的意思。
其次,是“他者信赖”。他者信赖就是相信他人。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的相信。这就是信赖。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构建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
信赖的反面就是怀疑。如果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上。怀疑他人、怀疑朋友、甚至怀疑家人或恋人,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人与人之间反而没有信任感。一味地担心“被背叛”,忽略了课题分离,只会关注和陷入到所受伤痛的阴影里。所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是要信赖他人。
最后, 是他者贡献。对作为伙伴的人给予影响、做出帮助和贡献。他者贡献的意思并不是自我牺牲。相反,阿德勒把为他人牺牲自己人生的人称作“过度适应社会的人”,并对此给予警示。
他者贡献并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反而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从生活上来讲,工作的本质就是对他人的贡献。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从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到他者贡献,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整体。正因为接受了真实的自我,才能够不惧背叛的做到“他者信赖”;正因为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并能够视他人为自己的伙伴,才能够做到“他者贡献”;同时,正因为对他人有所贡献,才能够体会到“我对他人有用”进而接受真实的自己,做到“自我接纳”。
人际关系不顺利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无法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却将焦点聚集在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这就是缺乏人生和谐的错误生活方式。
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当一个人拥有“我对共同体有益”或者“我对他人有用”这种想法时,就足以让人体会到自己的价值。这也就是我们认识的他者贡献,这种贡献也可以通过存在本身看不见的形式实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就可以。
所以,幸福的定义就是你对他人产生的贡献感。
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幸福,但并不等于“所有的人都幸福”。无论是用行为标准还是存在标准衡量,都需要主观“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贡献感。
反之,你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不能够获得他者贡献带来的快乐。大多数人获得贡献感的常见手段是寻求他人认可,但这种认可欲求的行为获得的贡献感是不自由的,我们人类在选择自由的同时,也在追求幸福。所以,真正获得幸福的手段,必须以自由为前提。
甘于平凡的勇气
因为有欲求,所以人往往都是追求“特别”“极致”的一个生物,都希望自己在能力上与他人不同,或者被区别对待。要么,特别优秀;要么,特别差劲。为什么非要“特别”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生而为人,我们都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普通并不等于无能,所以没必要炫耀自己所谓的优越性。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也是一种自我肯定和勇气。
刹那人生
如果拿放大镜去看用粉笔画的实线,我们会发现原本以为的线其实是一些连续的小点。看似像线条一样的人生,其实也是无数个小点的连续。也就是说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连续的刹那是由无数个“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当下的“此时此刻”,我们的人生只存在于刹那之中。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报兴趣班、上好大学、进好企业、拥有稳定的家庭这种计划式的人生是没有必要,也根本不可能的。
人生就像自己站在剧场舞台中心上的样子,正因为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整个剧场),所以才能够感觉看到过去和未来。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的自己,那就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阿德勒认为,人生是连续的刹那构成,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因此,更不要用人们给自己设定“人生故事”的人生谎言,去生活。我们更应该认真的过好“此时此刻”的当下。
因为过去和未来根本不存在,所以才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眼下能做的事情。阿德勒认为,没有理想和目标也无妨,认真过好当下,这本身就是在跳舞。
不要把人生弄得太深刻。人生很简单——认真而不深刻。如果认真的过好每一个刹那,当我们站在现实角度观摩的时候,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的,幸福且不留遗憾的。
所以,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
结语
人生是没有任何普遍性的意义,但是,重要的是你可以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意义。一切主张与规则由你自己决定。
而最终引导我们过上幸福、自由生活方向的力量就是:他者贡献。
最后,引用阿德勒的一句话:“必须有人开始。即使别人不合作,那也与你无关。这就是我的意见。应该由你开始,不用去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祝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得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
以上就是关于《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全部解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立)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