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当下做出的每个决策负责,其实就是在对未来负责。
迷茫这一话题总是经久不衰,就是因为人们总是只图这一刻高兴,却忘了片刻欢愉后需要承担怎样的结果。
比如,成年人总是后悔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如今的大学生还处在年轻气盛之时,就算不知什么叫做后悔,也还是会对未来无比迷茫。
不论人们把时间花在了悔不当初上,还是对未来的迷茫上,我们都能从中了解到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没有好好把握现在,珍惜每个当下,才不至于后悔曾经没有好好努力,才不至于惧怕自己没有面对未知事物的勇气和能力。
现在——当下——就这一刻,被拖到何年何月,人们才肯罢手呢?难道这时间不是自己的吗?
过去的事情是你无法翻盘的,但是今天的决策,却能为你的未来指明方向。
若是每一刻都荒废掉了,哪还有什么未来可期呢?那样的生活大概也只剩下焦虑和迷茫了。
没有人热爱迷茫,但总是有一些人让自己一度陷入迷茫的状态,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每个当下自己该做些什么。
在需要做出选择时,请选择该做的事情,而非容易的事情。
与迷茫、焦虑相比,专注于当下,就变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于是人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放任自己去迷茫、去焦虑。
碰上该做的事,就马上着手去做,才不会陷入做事情一拖再拖的漩涡中。
日本著名作家桦泽紫苑说过“不要为了眼前的省事,而为以后制造麻烦”。
对此观点,我表示极其认同。随机应变的状态只占少数,若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麻烦,并以倒霉或是运气不佳来自嘲,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常态在他(她)的生活中应是一种必然现象。
对于那些做事经常拖延的人,他们并不认为防患未然、有条不紊才会令生活更轻松,因为只考虑眼前利益的他们,把未雨绸缪看作是没有必要的事,每当一件事情到了紧要关头,才发现再做什么都来不及了,于是不得不伴随着焦虑和措手不及去实行补救措施。
然而这样处理事务,多半会把一件事搞砸,而非处理得当。
就拿经常迟到的上班族来说,他们原本并不希望自己每天都处于慌里慌张的备战状态中,可是迫于不想结束清晨躺在被窝里那种舒服、懒散的状态,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睡懒觉的行为买单。
于是他们错过了早餐时间以及等车的时间,有时他们必须要一路小跑才能保证按时完成打卡。因为清晨那一刻对他们来说,哪怕再躺2分钟都是上天的一种恩赐。
然而因为自己不能按时起床导致了上班迟到,能不能算是倒霉呢?我认为这和运气完全不沾边,只是人们自己在面对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时,无法做出正确决策,而导致的直接后果罢了。
在我熟知的人中,总是有那么几个从来不会迟到的同事,且工作状态也极佳,你能说他们只是运气好吗?恰好他们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比常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要快?恰好他们总是能够在打卡前半小时走进公司?这样的言辞实在有些荒谬。
只能说有些人在为了每天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而做了充足的准备,比如早起,或是提前出发等,也有些人整天都险些踩着点打卡,这也难免一个月会迟到个三到五次了。
一件事情的拖延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为人们每天的时间都很有限,没有及时处理的问题被带到下一个甚至是更久远的时间段。
也就是说被拖延的事情将会占用你未来的某些时间,于是就会出现低效及反复拖延的现象。
试想,一个人今天要处理三个月前的一件小事,明天要想办法平息一直以来对领导只承诺却不兑现(效率、业绩或其他需看到结果类的事件)的尴尬局面。可想而知,他每一天要面对的都是由于自己没能及时处理而留下的“债务”。
而这份无法用数额衡量的巨大债务,光靠消耗未来的时间,是无法得到妥善处理的,毕竟人们每一天都有自己常规、既定的事情要做,若是一味依靠消耗未来的时间来弥补曾经的过失,毫无疑问,这只会让人深陷循环拖延、且无法抽身的无解局势。
值得关注的是:人们总是眼睁睁看着一件常事变成一件急事,再考虑如何为了“救急”而迫使自己采取行为,总是在做一些自认为不得不做的事,或者说唯有一件事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才肯做点什么,这样的态度才是招致焦虑和迷茫如影随形的诱因。
如今,尊重、敬畏、成长、孝敬、得体、感恩、宽容、奉献等“技能”就算没有被人重视,想必也不会有旁人来催促大家加快前进的步伐,短期看来,这些技能的缺失貌似确实不会对人造成什么不利的影响,可你若是为人处世之时,拿不出这些基本“技能”,再稳定的人际关系也会出现裂痕。
换句话说,任何人不在意的事物,都有人会在意。有人交友看的是短期内利己的效果,也有些人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才会做出决策,比如品格。
专注当下的能力,不容忽视。每一刻都是人生中过时不候的良机,就看我们如何对待它们。否则,若只有一个“迷茫”找上你,就算是幸运了。
你错过的“此刻”,都会被拖成后患,在未来的多个巷口摆好了“鸿门宴”等你闯关,也就是所谓的那些拖到不能再拖、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们都应为自己的未来多做打算,虽说做不到有备无患,但总不至于整天都面对后患,那样的糟糕处境有什么好呢?
透支着自己未来的时间,消耗着现在的时间,解决的却是不知多久前遗留下来的“祸端”,这样的生活方式实在不该引领流行趋势。有人说“都是因为手机造成的”,我认为此言不妥,手机作为一种与人方便的工具出现的大众的生活中,使用它的人却各有用途,不可一概而论。
“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而今看来,依然不会过时,我深知我这点只言片语不足以影响什么人做出改变,但每每看到人们迷茫、焦虑或是打发时间时,我仍旧想说些什么,愿更多的人能早日脱离拖延的苦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