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微信群里,一位群友突然闪出这么一句话:“在家怎么可以马上得病离开这个世界(后面五个哭脸表情)”
晚上又发了一遍,一模一样的一句话。
微信名起得很励志:“不完美也要做自己”
签名也很具有个性:“我就是我,独一无二的我!”
头像是渴望生长的小小的绿色嫩芽。
这个群是关于家族动力的群。
为什么这位群友,会有这种想法呢?而且发到了群里。
这个群平时很安静的。只发一些上课的信息或者一些智慧箴言。
也许他或她抑郁了。当然不熟悉不能随意判断。
也许她或他遇到了伤痛,卷入了痛苦的漩涡,难以自拔。
也许她或他感觉到难以言表地孤独无助。
这句话,就那么静悄悄地留在群里,直到被课程的信息推到上面去。
活着,容易吗?当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婴儿哇的一声大哭,向世界宣布“我来了,我活着来到了世界上。”
一提到活着,自然而然地会想到余华老师的小说《活着》。主人公徐富贵经历坎坷波折,活着的路上,有喜有悲,最后和一头老牛做伴,活得通透。
其中书中有句话:“唯有活着,我们才能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还有一句:“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我对这句话,今天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实话,道理都来自于最普通的生活。
今天中午,在走向公交车站的路上,我看到旁边小花园的长椅上,有一位老大姐,扫街道卫生的大姐正在吃午饭。于是我便走近,问大姐在吃什么饭。大姐拿给我看了一眼,一小饭盒白米饭,左手拿着一段葱。我猜葱也许是大姐家自己种的,因为超市的大葱比大姐拿的葱粗很多。大姐的面前放着一个保温杯。地上铺着自己做的垫子,想必是用来午休用的。
公交车还得需要几分钟才到站。于是我和大姐聊起来。
大姐65岁,早晨6点左右和其他姐妹们一起乘坐安排好的面包车来到市里,7点开始上班打扫街道,晚上5点再和姐妹们一起回家,没有休息日,月工资1950元。负责打扫街道的一侧,长度约600米左右。
大姐告诉我她的老伴儿也出去工作。待着没事儿,出来工作挣点儿钱。
我看老大姐的语气非常平和,面色红润,淡然自若。
我该坐车了。于是对大姐说:“大姐,我去坐车了。“大姐回应到:“去吧!”
语气依旧平和自然。
活着,吃饭、睡觉、做事。
这不正是余华老师小说《活着》这句话的阐释吗?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