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边一篇文章写到塞车。一是道路交通等等没有跟上,第二就是车辆太多。
2016年,佛山车辆保有量突破200万辆,现在估计在向300万迈进。记得2011年左右,车辆达到100万辆,然后2017年公布,2016年的数据,车辆保有量已经过了200万,最新2020年公布,车辆保有量已经超过330万辆。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道路交通,停车位等等就跟不上了。
最初也就是市区内问题。记得我大的小朋友出生在市区内医院,距离我的住处有30公里那么多,但那时在十几年前,开车去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加上小朋友生的还算顺利,去医院的过程中也没有遇到堵车,而且也不至于等不到停车位,所以都还好。到了第二个小朋友相隔四年出生时候,医院停车已经开始收费,但即使收费也不能保证有车位,不得已产检的时候我只能停到附近超市,然后走路去医院。但现在的市区,我们几乎已经不愿意开车去了,因为经常找不到车位,最主要是交通拥堵,因为车太多。
嗯,前边说的是市区。一直以来想着自己这里是个小镇,生活相对悠闲,人们也愿意开车找位置。我又住在乡下村里,停车刚开始也不难。但一切随着车辆的暴增正在慢慢改变。
十几年前,镇里我们还是可以随意开车进,停车位也相对容易,就算不能停在想去的商铺门口,但稍微走几步路还是可以找到停车位的。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再也找不到停车位了。
一开始镇里的停车,路边停车位和一些露天停车场是免费的,地下停车场一般三个小时之内免费,还是可以满足停车需要的。但随着车辆越来越多,很多停车场和停车位不得不设置停车收费,但即使这样也难以解决停车问题。
然后就是交通拥堵。小镇因为历史原因,街道等等肯定跟不上规划,在一些过桥位置和红绿灯位置,往往就形成了堵车。慢慢的我也不愿意开车去镇里了。好在万幸的是,小镇不属于市区,并不禁摩,所以我一直选择摩托车作为交通工具。摩托车不怕堵车,一些狭窄小巷也可以完美通行,最主要还停车容易。所以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成了人们比较喜爱的。目前佛山也开放了电动自行车上牌,所以不少人都选择了购买电动自行车。所以我现在就一直都骑摩托车。除了去市区换汽车之外,只要不是刮风下雨,摩托车还是挺方便。
然而,我重点想说的是村子里。
十几年前村子里车不多,路边随便停车就好。但现在车越来越多,已经很难找到停车位了。所以每个村都不得已采取了各种措施。
应该是在五六年前,离市区比较近的村子已经实行不给外来车辆停泊,以及停泊收取过夜费的情况。但现在,这个情况已经慢慢到了我们这样远离市区甚至也远离镇里的村子。
这两年镇里统一规划,为每个村子进出口装备了大门。然后又做好了智能收费的那种收费杆。村子里统一整齐地划分好车位,做好标识。大部分村已经采取了停车收费。对于本村村民,有些村干脆把车位也统一规划,每个车位对应村民的车,按照车牌停泊。要知道,这并非地下停车场,只是路边的停车位而已,但现在车辆以及外来车辆太多,大部分村已经不得已开始了停车收费。
早期部分村是做了车辆号牌识别,本村已登记的村民的车牌就按年收费或者干脆免费(看各个村做法不同),然后其他外来车辆一般收取过夜费。但由于车辆实在太多,现在又因为每一条村都做好了智能收费系统,所以直接用收费杆拦住过往车辆收费了!
我现在的村暂时没有收费,但系统等等做好了的,只是收费杆是抬起来的,并不放下。但临近村子已经在出入口启用了收费系统。我每次在路过时需要等收费杆抬起才能过。而且经常遇到有些车里经过时间过长,必须缴费的情况。
按照现在的趋势下去,估计我所在村子收费也是时间问题。毕竟隔壁村已经开始收费,这样会使得很多车辆又集中停到未收费的村子里。说到底,收费只是暂时缓解,但真正解决停车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