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找到加入“不写就出局”的勇气
希望能从此找到一个支点去撑起一个漏斗
去截流和收集自己正在渐渐贬值了的时间
期望在浑浑噩噩的冬天里迎来春天的气息
作为一名饱经风霜的75后
不经意间已然被标上了“油腻”的标签
也渐渐成了时代进化的“鸡肋”
我们75后最大的无奈莫过于跨代
无辜的从生产型社会踢到了学习型社会
当我们想放弃的时候
发现我们还有时间没借口放弃
当我们想努力的时候
发现各种压力使我们没有了精力
就这样在“生”与“死”之间煎熬
三千年前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四十不惑指的是
一个人到了四十岁
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
不被表象所迷惑
能够明白事物的本质与道理
说白了就是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总而言之这个年纪
绝然不是享受快乐挥霍青春的年纪了
四十岁的大叔
每天想着公司几十号人需要穿衣吃饭
(尤其是90后的员工还需要你长出“有意思”的灵魂)
还要顾着家里还有老小的生计水准
听着老婆喋喋不休的唠叨和埋怨
而且防着她出其不意的查岗侦探
忍耐着员工不完美的工作结果
着急着自己那点飞快流逝着的时光
更糟糕的是这个时候发现自己居然还有梦想
还要为自己的能力配不上梦想而忧恼
还要为之开始做反人性而不快乐的成长
理论上来说让人不惑的东西
都能让人感觉安全
因为不惑指的是确定性
是我们的安全感
孔夫子肯定没想到
三千年后的今天万业兴盛
知识技术都无法想象般的暴涨
社会与生活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性
用40年的时间很难真正的“不惑”
但40年的经历能够让一个努力的人
在不确定性中找到一个自己认为的确定
这个确定应该就是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
是自己确定必须去坚持去改变的东西
有了确定性的理想、志向
就会围绕着它们的达成产生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就是我们匹配程度
匹配度指的就是学识、格局、认知等等
只有厚德才能载物
所以我们在四十岁时又要踏上新的征程
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这也许是最后的一场选择
为这场选择我们足足准备了40年
面对它我们只有安安静静的修行
走在解决确定性目标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路上
才能让自己感觉人生有价值
才能让自己感觉安全感觉到“不惑”
哪怕明天就是自己的末日
我们也会因此生过得有价值有内容而从容的闭眼
人生四十不惑而惑 不起而起
最大的负担不是家庭、团队、事业
更不是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
而是捍卫我们人生的价值和活着的那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