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京的天气,完全没有夏天的感觉。尤其是晚上,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感受凉风习习,心情也不由得舒爽起来。于是,脑海中浮现了这样一句词:此心安处是吾乡。
初看到这一句词,就感受到一阵安然自若的气息。只要心找到了归依,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呢?此心安处,何处不是吾乡呢?古人淡然宁静的气质扑面而来。很简单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真实的道理。不管在哪里,心安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词出自苏轼的词《定风波》,却是苏轼化用自歌伎寓娘的一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宋代的一名歌伎,跟随被贬岭南的主人,不离不弃,历尽艰辛终于回到故乡,当苏轼问她,在岭南一定过得不太好吧,她却说了这样一句话。就是这样一句话,让苏轼大为感动,从而写下了这首词。
寓娘身为歌伎,身份地位低下,却能有这般见识,也难怪连苏轼都大为感动,并作词一首,让数百年后的我们知道曾经有这样一名女子。
我读到这句词的时候,并不知道这句词背后的故事。只是这样一句词,七个字,已足以让烦躁的心得到片刻宁静。后来读到整首词,了解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淡泊的女子站在我面前,浅笑盈盈。也许脸上难免有风霜的痕迹,却更增添了她的美。那是人生阅历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迹。
忽然想到,这首词如果拍成一部电影,也是不错的。这样一个只留下名字的女子,背后肯定有很多故事。如果能考证一番,结合当时的“乌台诗案”的背景,说不定会是不错的电影素材。古代女子,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太少了。也只有读宋代的诗词,才会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女主人公。也只有宋代,才产生了那么多女词人。但是关于宋代诗词文化的影片太少了。在文化那么灿烂辉煌的年代,有那么多的诗人词人,有那么多的故事可写,为什么很少看到这方面的影视剧呢?
又想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词,如此境界,竟出自一名歌伎之口。这让我们不禁想象当时的文化气象。那么多诗词熏染下,连普通百姓也能随口吟诗吧?
此心安处是吾乡,又让我看到那女子的安知若素,处之泰然的心态。几百年前,寄人篱下的女子,竟有这般气度。而今,我们却在忧虑中惶惶不可终日。也许,社会环境影响了我们的心态。现在与十几二十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是几百年前呢?时移势易,社会环境不同了,我们难免要受到影响。只是,人同此心,在遭遇挫折打击时,我们仍需要找到心灵的寄托。这时候,我们也只能去古代搜寻。
此心安处是吾乡,愿我也能有这样淡然的心态吧!世事艰难,滚滚红尘,没有人能够超然世外。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在这其中,找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
定风波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宋·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
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
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
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