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阅读第四章第三节:边界意识:不侵犯别人,亦不被人侵犯
边界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守住底线,不被人侵犯;一个是保持距离,不侵犯别人。
读这一小节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象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原来自己一直推崇的善良和热情竟然有可能是没有界限感,尤其在不特别相熟的关系里,这样的举动是既没有守住自己的边界,也可能是侵犯了别人的边界。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老板与员工之间,领导与下属之间等等,在所有的关系里,如果没有界限感,边界意识,这些关系都不会长久,还很有可能纠缠不清,互相伤害,导致危机,由朋友变为仇人,直至断绝关系。人们说“距离产生美”,我认为距离也产生真正的尊重和自由。我以前有个客户,她们的公司是承接游戏外包业务,因为游戏行业的发展,所以公司的业务也是蒸蒸日上,势头很足。但没过多久,老板跟我说公司需要清算,我很是惊讶,问道:“公司发展挺好的,成立还不到两年,怎么就要清算呢?”其中一个股东告诉了我实情:原来两个股东是大学同学,关系十分要好,在大学里都是同吃同住,甚至同用一张银行卡,所以毕业后就在重庆一起创业。因为有一个是外地人,所以吃住都在重庆这个股东家里。创业初期,大家都干劲十足,倒也相处愉快,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两人的理念发生分歧,彼此之间沟通也不顺畅,最后关系破裂,对簿公堂。这个例子的结局诠释了边界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多么重要,没有距离的关系很难长久。
中国父母有两句经典的“名言”:“我都是为你好”,“子女不管多大在父母的眼里都是孩子。”这两句话控制了多少孩子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手脚。在这些表面看来满含深情的语气里,恰恰是亲子联结永远也撕扯不开的那道边界。尤其是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不要说根本不懂这些道理,即便少数人懂得,在大家都如此的环境里,要奋起抗争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围攻下,这样的道德捆绑,让多少人的人生充满遗憾。但现在的人们已经开始学习,开始觉察,开始醒悟。
界限感不是冷漠,不是疏远,而是要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事,哪些是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对于能力所及,乐于助人,不伺机窥探隐私,不恣意评判好坏,维持边界感,成长为真正内心成熟的独立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