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在中国股市,有个比较大的槽点,那就是上证指数十年不涨。那么,事实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回顾一下A股的历史走势,会发现, 其实,在07年的4、5月份上证指数就已经达到现在的点位,也就是3400到3500点的水平。就是说上证指数其实已经14年不涨了。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期GDP增长了3倍!虽然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保持着一个中高速的发展!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但是我们的A股尤其是上证指数却走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不得不让人感慨。那么,其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
1、由于市场急速的扩容
在2010年的时候,A股的上市公司的数量是2000家左右。但是,到现在扩充到了4000多家,翻了一倍多。每年大量的新股上市(而每年退市的没有几家)会导致股票供过于求的局面,会对市场形成严重的抽水效应,这样,是很不利于指数的上行的。因为股市就是一个大的资金池子,如果每年没有增量股票,股市会稳步上涨,因为经济在发展,每年会有资金持续的流入,但如果每年股票增加的速度等同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者说资金流入的速度的话,那么股市就不会涨了。这十多年A股就处于这样的状况。
2、由于新股的高溢价发行以及上市后的疯狂炒作
一直以来,为了满足融资的需求,A股的新股一般都是高溢价发行,动不动就是好几十倍的市盈率!而且,发行上市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炒作。等到(上市后11个交易日)编入指数时,股价已经处于高位。因此,个股编入指数后普遍性的会对指数造成打压作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07年上市的中石油。当年中石油上市时最高价48.6元,所对应的市盈率达到六七十倍,存在着较大的泡沫。那么,上市后的连续大跌对指数是个巨大的拖累。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了。
3、由于沪市上市公司的类型所导致
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主要是一些传统型的周期性行业公司,如银行保险地产、石油石化、钢铁煤炭有色以及工程建设等。这些行业和公司在过去中国经济转型的十多年里发展相对缓慢,有些甚至已经在走下坡路。而那些新兴的行业如大科技、大健康等板块在上证指数中的占比较低。这种状况导致了上证指数在过去十余年里犹如一位年过半百的老者,步履维艰!
4、由于错失了互联网的红利
因为上市机制的问题,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没能在A股上市,比如腾讯,阿里,百度,京东,美团,拼多多等等。可以说这对中国股市和和股民来说都是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实际上中国股市并不能真正反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而是存在较大的偏差。
5、由于上证指数的编制问题
上证指数是综合性指数,也就是说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公司按照总市值为权重计入指数,其中免不了包括很多很垃圾的公司,而中国股市的退市制度又不完善。这样的话,对指数就起不到一个不断优化的效果。从这一点来说,作为成分指数的深成指和创业板指就好多了。在国外,常用的也基本都是成分指数。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证指数的走势是比较失真的,它没能真实反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管理层其实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也正在逐步的对其进行改良,比如对新股上市后编入指数日期的调整,以及加大退市力度等等。希望逐步改良后的上证指数能够对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更加真实的呈现以及对投资者的投资活动有着更加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