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4点钟的哈佛吗?校园里时灯火辉煌,随处可见倒在椅子上睡着的学生,图书馆里是同样是灯火辉煌但更加井然有序。哈佛的学生要在四年修完32门课程才能毕业。于是,哈佛的诺贝尔奖得主有33位;哈佛产生的美国总统有7位。哈佛的学生真是太苦了,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人生各个领域里游刃有余,可以说没有凌晨的痛苦的付出怎么会有哈佛的今天。估计大多数人都是从电视或者网络里知道这些。
A先生早年毕业于他所在的省的一所大学,理科专业。毕业后回到原籍父母所在的单位做一名技术管理人员,和中国大多数的企业一样,这家企业也是几起几落,在辉煌和没落中相互转换着,由于是中央企企还有些受国家保护的意思最终没有破产倒闭。A也和大多数在企业里混日子的社会底层市民一样过着上班玩手机,一杯清茶晃一天的悲催的办公室生活,每月拿着饿不死也富不了的死工资守着自己在技术部门的位置,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调离或者找关系进入有灰色收入的经营部门,A开始动脑筋了,看着身边的同事在几年内相继买二套房和家用车,在老婆每天的零敲碎打的鞭策中,看着呀呀学语的儿子马上要进入中学,A做不住了,他深深的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自己在领导的心目中的位置,他是个宁愿维持现状也不会向领导靠拢的人,更不会主动向领导表忠心效犬马之劳的人。
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几年前的一次庆功酒上,A由于刚刚靠一己之力完成公司重点项目,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其间酒酣而热之时某领导在其旁边暗示芸芸,A诚惶诚恐,不知所云,饭后借不胜酒量之说驾尿而遁,事后领导认为其有专业工作能力之由绝口不谈此事。
就这样过了几年,A还是那样,儿子上中学一年级了,领导换了几茬,企业也随着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而陷入低迷,老婆还是那样絮絮叨叨着,A心里憋气又不敢和老婆发火,遂把老婆和儿子安排到另外一套房子里。A不抽烟,也很少喝酒,但从那时起A开始抽烟,包口烟,看着吐出的烟圈在空中弥漫徘徊开始了沉思,烟灰缸里的烟蒂也越来越多,A越想越不安,感觉身边的人都和他做对,他无法再适应现在的环境,他应该改变,可人到中年哪个企业会用这个年龄的人,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都不好找工作,何况他这个早把知识还给老师的人,他从事的工作也不是最尖端的,他不敢设想以后的生活,或许命中注定此生与富贵,权利无缘。A就这样痛苦的思考着,工作还是要做的,还不能消极怠工以免被人告发到领导那里。
这样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A在这样的思考中度过了自己40岁的生日。“四十不惑”在他这里变成了四十大惑。连续的抽烟和酗酒终于在一次早起的对镜子刷牙出现的深黄色牙结石猛醒,再也不能这样了,他需要改变,改变意味着和昨天决裂。
A开始了彻底的革新,家里的酒送给了小区守门的大爷,烟灰缸被拿去做卫生间的地漏,烟送回父母家待客用。A开始学习外文,每天苦读4个小时,周末他可以读一天,以至于老婆单位的同事都在他老婆面前抱怨,终于他可以开口说话了,一句,两句,三句,他越说越多,而且他猛然发现和老外说话他都能听懂,他不需要翻译了。这一年 A参与完成年度最后一个有老外监制的项目后请求老外在合适的机会推荐一个新的工作,A以为这个是说说而已,一周后的一个早上,A刚刚结束例会就看见这个老外风尘扑扑的走进他办公室,给了他一个电话号码和邮箱。
三天后,A接到上海某个著名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电话,要求在7个工作日内去这个公司面试。
面试的过程是满意的,A回到机场候机厅内心还在回想面试的过程,他对自己的专业能力颇为自信可还是由于紧张回答的不够完善,面试官的眉头上扬的刹那没有逃过A的眼神,他有些担心。
两天后,A在办公室里,手机响了,他瞄了一眼手机号—021开头上海的号码,他马上离开办公室走到一片空地上,电话里响起了他熟悉的那个人力资源部的声音。
晚上,A回到家里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他看到了他思念多日的OFFER,那一刻,A的眼里流下的是涅槃重生后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