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升级是学习曲线陡峭上升的状态,认知留级是学习曲线越来越平缓,甚至往下滑的状态。认知留级最重要的状态不是新的认知没办法进来,而是一种阻挡新认知,阻挡挑战,阻挡“认知痛感”的防御机制慢慢形成,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虚化的充实和强大感。人的内心其实是能够意识到这种虚幻的,我们必须要变现出一种强大——但同时,也生成了一种强烈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脆弱渺小被暴露出来。我们一方面陷入到“示弱恐惧症”当中,另一方面,也不断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掩盖自身的空洞和脆弱——这是真正的留级状态。
认识到“认知谬误”并不意外着你的认知就成熟了,而只意味着“你要开始下一个认知了”。怀疑是认知周期的终点,相信是下一个人周期的起点。
只要你愿意“怀疑自己的怀疑”,一定会发现自己的可疑之处和不可靠之处;只要你愿意相信他人和世界,一定会找到这个世界和他人可以相信的地方。我们在和世界及他人相处的时候要记住:保持开放,保持相信,同时要存有怀疑。
灯和镜子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镜子是向你展现真相,是一种获得关于世界真相的认知方式;灯是一种辅助工具,帮助你去行动——镜子和灯代表了两种关于认知的定位。任何认知都是一种“有限的”生存工具。你不断往前走才可能不断发现真相。真相不是目的,目的是不断往前走,一直达到你真正要达到的那个目的地。
认知很重要,但认知不是唯一的。稻盛和夫提出了一个“成功方程式”:成功=思维模式*热情*能力。如果认知是条好汉的话,‘’一个好汉三个帮‘’,周围如果要素缺乏的话,认知也是没有用的。
将直接的需求上升为间接的认知和技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但比这更重要的是:如何将间接的、非直观的复杂技术和算法,还原成直观需求,变成一个友好的、平易近人的界面,这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而这种技术和认知的使命是“消除技术感和认知感”。
最高的认知不是为了“展示你的认知”,而恰恰是“将这种认知最大化隐藏”,直接呈现为一个非常平易、有亲和力的日常友好化状态。这既是做产品的逻辑,也是做人的逻辑。
认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一种是自下而上的。要保持认知的活力,就要尽可能让自己的认知处于一种“自下而上”的状态,或者说“让自己有一种饥饿感、愚蠢感”,这是优化认知,实现“终身学习”的一个前提。
人在认知上的竞争优势,不是“前台”的认知,而是“后台”的认知。两个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的较量其实两种认知体量大小的竞争。不断接触新的数据、同化数据、优化算法,将认知能力沉底,变成一种自动化的快速反应——这是人和“机器学习”共同的规律。最后,我们的认知会表现为:当机立断、急中生智、孰能生巧的能力。
“直觉”一方面能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人和机器的差别以及相通之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特别清晰地看到人在这方面的竞争弱势。与此同时,我们可看到人与人之间认知能力差异的本质是数据的竞争。
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而让我们相信迷信的内在力量,其实是两样东西:贪婪和懒惰。
认知阑尾,就是曾经有合理性,但是由于场景切换而逐渐丧失有效性,以至于完全无效,甚至具有潜在破坏力的认知。
一般来说,我们把不能明确变成一个指标又确实存在,并且能左右我们判断和认知的数据,叫“消极数据”。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的认知在增加,实际上,你认知的“黄金储备”并没有增发,你只是发行了很多很多的纸币——“超发货币”并不是获得新的东西,得出一个好像是“新的”的结论,获得一种本质是旧的“新”认知。
人作为一个数据处理设备,一定要保持“消极数据”和“积极数据”之间的平衡,要保持过去和未来的平衡,否则,我们很可能因为要应对眼下暂时的一个评估体系,而让自己的认知和资源配置出现结构性失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失衡越来越现。最后导致两种结果:滞胀,或者衰退和萧条。
最为惨痛的失败性预测,通常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只关注那些意味着世界恰如我们所想的标志,而不关心世界的本来面目。
我们在确认数据的时候,甚至注定会陷入循环确认当中:有了一个预设,就会吸引相应的数据;相应的数据进一步强化你的预设,形成一个正反馈;这个预设越强大,越明显,越坚固,吸纳相关的数据量就会越大;人在数据确认上,注定进入一种固步自封的状态。
最优停止理论:当我们明白我们该走哪条路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已经丧失了走这条路的机会。我们做一个决策的时候,常常被两个东西所撕扯:我们要获得更多的信息、知识、最优化的认知,而这些往往要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之上,数据是越多越好,可决策不是越晚越好——决策是有时间点的,解决方案是37%原则。
认知进化的过程就是犯错的过程;认知退化或者停滞的过程就是不犯错误;那些根本“算不上错误”的,跟算法没有正面接触的认知,意味着你滞留在这个地方了。
我们实际知道的远低于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我们头脑当中有很多的“知识幻觉”和“知识错觉”;我们的知识当中存在着很多触目惊心,但我们不知道的漏洞。
不要以为我们的认知进化了,我们的智商就越来越高。我们的智力当中,有可以越来越高的那一面,但是,还有一面是受于一种神奇的地心引力,永远提不高,永远很笨拙。
由我们主观派生出来的某种客观的东西,虽然出自于我们,但它的作用往往大于我们,给我们的思路提供了一个支点——光有杠杆,没有支点,是撬不动任何东西的,这就是客观化的力量。
我们的认知是雌雄同体的,或者说,具有一种雌雄同体的潜能。只有雌雄同体,让主观变成客观,让一个无法产生存量的认知分化为“雌和雄”两个独立的可以互动的主体,你的认知才可能进入棋逢对手的状态。
要提升认知,最重要的不是把我们的认知告诉别人,而是要把我们的认知告诉自己——我们把我们认知告诉自己的过程,就是认知客观化的过程。
如果我们缺乏反省能力,认知升级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认知退化。
看似简单的方法,其实是很复杂的,要做到简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