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一挥衣袖,拖家带口的中年妇女,没有空流下一滴眼泪
夏天,阳光明媚,中午。我带着9岁的女儿嘉嘉去姥姥家吃饭。吃的什么不重要,因为为了这顿简单而合口的家常菜,两天前,姥姥就已经征询了我对菜单的意见。然后,虽然我没求证过,但是凭着40多年的母女之情,我相信我妈一定是大热天的奔走于物美,京客隆,家乐福,还有一个乐天玛特之间,精挑细选最新鲜,最肥美,最价廉的应季食材。而且应该是乐此不疲,以她待人接物的责任心,这堪比党在她退休多年后交给她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北京人有一句老话,我小时候就常听我姥姥说。“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上午,女儿在家写功课,赶着饭点到了姥姥家,刚好,一切刚刚好,饭菜摆在桌上,还冒着热气,碗筷也干净而带笑的等着我们的到来。当妈的不容易,有了孩子后,能踏踏实实地吃顿完整饭。都成了人生中的难得时刻。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不用操心孩子,不用担心她把铅笔往嘴里放,她已经大了,不用担心饭菜放的盐多了或者少了,她已经早可以吃大人的饭菜,重点是孩子也不过会纠缠妈妈,此时此刻,孩子正忙于回应姥姥姥爷的各种热情关怀。饭菜合口,还不用饭后都收拾,似乎,不是似乎,一切,当下所发生的一切,享受的一切,真实而完美。
可不是姥姥家的狗,吃的很爽,一抹嘴,抬腿就可以走。后来我才想明白,原来我姥姥说的狗是我。
等我刚刚放下碗筷,早已经吃好了的嘉嘉,几乎和我放下碗筷是同一瞬间,从座椅上跳了起来,宣告了“我要出去玩。”
“等会儿的,等我帮姥姥收拾一下”
“去吧,去吧。带着她出去运动运动。”
比活了一下,手都没碰上盘子,姥姥就发话了。姥姥就是养狗的。
姥爷早就吃完饭了。
以前就听一个外地但是多年在上学并且生活的朋友当成笑话说过北京人吃饭的事。这是她在她大学同学,北京人,很熟之后,发现的。很熟,是因为她在大学四年期间,经常去北京的同学家蹭饭吃,他们家三口之家,三个人吃饭,都是吃午饭,三个人三个点。第一次的时候,她还有些担心,“就咱俩吃合适吗?叔叔阿姨不吃吗?”后来熟了,就发现她们家总这样。她很纳闷的跟我说着她的感受,这在她们那里是不行的,要和长辈们一起吃饭,还要有餐桌上的规矩。我听了哈哈大笑,我们家也这样。谁想啥时候吃饭谁就啥时候吃。当然也不是每餐,也有一起吃饭的的时候,但是总的来说,不是每餐。北京人,随和。
我爸早就吃完了午饭,我吃饭的时候,他就坐沙发上和嘉嘉聊天。看见我们要走,他也换衣服跟我们一起下去。据养生堂的医生说,老年人养生一定要睡午觉,但是,不能吃完饭马上睡,要留个弯,再睡。我爸估计是看了这节目。反正是要留个弯,然后午睡。
祖孙三代热热闹闹的穿戴齐全下楼了,走在狭窄而阴暗的楼道里,嘉嘉蹦蹦跳跳的像个小鸟唧唧查查和姥爷有说有笑。到了楼门外,豁然开朗,一下子亮堂起来,正午刺眼的阳光使劲的扭动着,知了不甘示弱的用力咆哮,他俩的话题随之终止,嘉嘉, 小鸟,展开翅膀,已经出仓,抢先了我们一个仓位。
姥爷随即嘱咐我:每天都要乐呵乐呵,别老皱着眉,把后背挺起来,肚子收着。。你看看,这。。。
心不在焉的听他的老生常谈,点头答应着,脚底下的步伐,确越走越快,渐渐的和嘉嘉姥爷的距离从并肩前进拉开了三个人的距离,他的叮嘱并没有停,一直循环着。我的眼睛向前面望着,嘉嘉已经跑了出去,马上就要拐弯了,拐了弯再有100米就是大马路,我的心,眼,脚都跟着她。我想喊“慢点,等我一下”。终究没有喊出声。她已经拐弯了。
脚底下的步伐再加快,和嘉嘉姥爷的距离越拉越远,渐渐地已经听不到嘉嘉姥爷的说话声,回了一下头,看看被我落下的老父亲,阳光下面,一头白发,消瘦挺直的身子版,不紧不慢的迈着四方步,老父亲头微低,眉毛聚拢在前面,抬起左手,手腕带着手指,带着衣袖,额头前挥了一下,我扭回头,大步流星的朝着嘉嘉的方向快速小跑。
所谓中年女人,前面,蹦蹦跳跳的孩子,后面,白发苍苍的父母。挥一挥衣袖,情绪满格,没有空留下一滴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