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高圆圆和胡歌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
看预告,还以为是资深帅哥和资深美女要谈一场恋爱呢,结果看了一半就发现被骗了。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讲了一个胡歌饰演的大龄北漂男,从30岁漂到40岁,梦想是当编剧。当梦想破灭的时候,他回了四川老家。
回去后,找不到工作,他爸带着他向关系户求工作,有了工作他又说那个工作不适合他。
于是他就在某一天在街头排队领免费鸡蛋时,遇到了昔日的同学,正在做纪录片导演的高圆圆。
高圆圆就想以胡歌大龄北漂失败,不得不返乡做一部纪录片。
她还鼓励待业的胡歌,用小制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剧本,拍成电影。
摄像机,摄影师,高圆圆借给他,男主角也为他联系了话剧团的男演员,有趣的是,担当女主角的则是以自告奋勇的方式,是胡歌一辈子梦想拿奥斯卡的前舞蹈团退休后的妈妈。
结果拍摄过程中,胡歌的妈妈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但是高圆圆的纪录片大获成功,胡歌妈妈也一举夺得了电影节的最佳新人演员奖。
影片最后胡歌接替他妹妹开起了出租,而妹妹和朋友要去深圳合伙开一家健身会馆。
影片以北漂失败青年为主线串起,看似基调比较颓废。可在我看来,影片里到处充溢着积极的昂扬之气。
胡歌说的好:“比起找工作,我觉得寻找自我更重要。”
胡歌说的好:“我觉得跟出去闯比起来,朝久晚六过,一眼忘得到头的这种人生,才更需要更大的勇气。”
于是他在拒绝了老父亲辛苦为他求来的工作,重新又拿起了他的剧本追逐起自己的梦想,拍起了电影。
对于青年北漂,或者是什么漂失败,我们最近几年讨论的也很多。到底是应该在大城市继续苦苦支撑,还是回到家乡躺平或者发展?
其实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在大城市撑不下去了就回去呗,回去了之后想躺平就躺平一段时间。有了新的机遇就发展,就像电影中胡歌遇到高圆圆又拍了部电影那样,之后没有机遇了,也可以像胡歌那样去开出租谋生或是做点别的什么。
有时候的内心纠结,就是因为想的太多,而做得太少!
走走停停,这就是人生啊!
其实电影里何止是胡歌有这么一股自洽和昂扬之气,他的母亲和妹妹同样如此。
他的母亲年轻时候在艺术团跳舞,后来艺术团解散了,别人喊她去考北京舞蹈学院的进修生。她觉得好难,没去。她说:“人嘛,总是会下意识得选择容易走的那条路。”
可是当她的儿子要拍电影时,她又激动地跃跃欲试,最后还得到了个最佳新人演员奖。这个时候她就再也没有下意识得选择容易走的路,再也没有想过难,而是要弥补年轻时的遗憾,主动争取参演女主角的机会,并竭尽所能地把角色演好。
还有胡歌的妹妹,表面上时一天天的开着出租,其实她早就私下里在为了未来做准备,天天吊着门框艰苦得锻炼,等到时机成熟就和朋友一起去深圳开了健身馆。
看吧,老母亲年轻时没有去考北京舞蹈学院,没关系,到老了,有个机会可以接近梦想,她就竭力把握住,也不晚。年轻时候停了,到老了依然可以再走。妹妹貌似为了生存的生活,其实是在为了未来蓄势待发,暂时的停是为了更好得走。
所以不必纠结,想做就去做,就像胡歌,只要做了才知道行不行,像片中胡歌的妈妈,只有去尝试做演员了,才会有机会获奖。
随心而走,看现实而停。人生不就是个起起伏伏,走走停停的过程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