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会提前看看音乐会的票,选上几场去听。但去音乐会的兴致在衰减,不想一个人去了竟成了最大的原因。
时空流转,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人的心境当然也是。因为音乐会的事突然想到在利物浦夜奔的时光,“红拂夜奔”这个书名又一直霸占在脑海,不写不痛快。
去音乐会源起于在苏州读大学的时候,这样的城市也才会有音乐厅。而巅峰要算在利物浦读书的两年。
也从未想过,当被问是否在利物浦看过足球赛的时候我假装遗憾地回答“没有”时,我怀念和感激的是在利物浦听过的那么多场音乐会。
独自一人赴一场场孤独的天籁。
忘记从哪里知道小小的利物浦有自己的交响乐团,乐团似乎还很不错,因为我听过好几场与顶级音乐家合作的演出。每场只需付8镑的学生票价。
利物浦交响音乐厅正好离我住的地方很近。音乐会大都晚上8点开始,我每次提前十五分钟出门。给自己留得时间刚刚好,于是就有了一次次“夜奔”。
晚上,天色已经全黑,外面很难碰到人。只有橘黄的灯光和耳边呼呼的大风。从家出来会先穿过一小片低矮的住宅区,然后路过校园。接下来为了抄近道,要爬上“火锅”教堂空旷的平台,穿过平台从另一面下来。这时我一定是飞奔的姿态。因为平台在高处,更加远离本来就没有什么人烟的街道,很怕从平台的某个角落会冒出什么东西。我要以最快的速度逃离这个地带。等到跑下台阶到了另一侧的街道,悬着的心才落地为安。
此时,音乐厅就在不远处、一条有些热闹的街上。当看到了人群、融进了小城的夜,我也终于停止了奔跑,不再紧张兮兮。印象中,有好几次我在音乐中努力抑制流泪的冲动。
到了在伦敦上学的一年,一来变得忙碌,二来没有了小城的便利和8镑的票价,夜色中狂奔的戏码也不再需要。只听过两、三场在不同地方举行的音乐会。后来看一个英国电影的时候,发现主人公进去的古老的音乐厅正是自己曾去过的那个,顿时有一种异样神奇的感觉。
现在,空间转换到上海,心境是当下。上学时候的无忧感觉已不复存在。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一张利物浦的夜色作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