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徐寿老师《易经入门》屯挂第三六四爻象曰: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徐寿老师说:从宋代开始把四书放到了五经的前面,一提读经就是《论语》,这是一个历史的原因,《论语》是孔子去世70年以后,他的弟子的弟子的弟子整理的读书笔记,并没有经过孔子的校对,不一定是全的,是孔子什么时候说的话都有待考证。孔子到将近七十岁才安定下来,办教育,整理圣人留下来的经典,是孔子一生极大的贡献。有一句话说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子最崇拜的是周公、周文王、黄帝、炎帝......孔子对文化是传承而不是创造、创新。现代人都让孩子读《三字经》《弟子规》,这不叫读经,我们要学的是大人的学问、君子的学问。
孔子是从学《易经》开始的,学阴阳开始的。道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是在学道、悟道、行道,离开生活就没有道,我们要回归到圣人的道上,在经的引导下去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要有次第,《易经》才是爷爷,音乐、美术、武术等等都不是科学,科学是要符合大道,不符合大道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
那么,六经和六艺有什么区别呢?六经是指:礼、乐、易、春秋。六艺是:诗、书、琴、棋、画、射。
孔子晚年总结的是六经。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这个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因为这个坎为马,这个坤也为马,正好他就在这个四爻这里,所以四爻给我们印象就是马一排一排的,不是一匹,所以叫乘马班如。求婚媾,这求是怎么来的呢?是这个艮卦,艮为山,为求。
婚媾是指四爻,四爻它和这初爻相合、相应。这个分内、外卦,外卦是最低位是四,内卦最低位是初,四和初他俩相应,我们看到呢一阴一阳正好在婚媾之下。那既然婚媾就结婚嘛,为什么还要求呢?
你看看这个四,要往下走,找这个初的时候,首先要遇到三,四和三都是阴啊,都是小人,他要阻拦他呀。阴遇阴是敌人,阳遇阳也是敌人,异性相吸嘛,非得阴阳相遇才是相应。所以下面他遇到两重阻碍才能到达最终,阴阳才能相会,所以这个就叫求。�这个提示我们什么呢?提示我们做人要有追求啊。有人说这学大道不是无为而至吗?那你得到了以后才能无为,你没到之前你得求啊。
水雷屯讲的是,生命的开始,生命的童年,婴儿期要大胆,这时候你这也不敢那也不敢,那你这个怎么能迈出第一步呢?
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初爻跟四爻是相合、相应,中间遇到阻挠,你大胆去做,最后结局是好的,象曰:求而往,明也。因为九五相当于尊位,那么呢他和六二是相合的,那这样呢,就是说百姓人民得到君王的这种恩泽,�小贞吉,大贞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