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读了很多书,没有做笔记的不必去说。做了笔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
最简单的,原始文字笔记——摘抄。
十几年前,我们还停留在剪贴、抄录。对于好的文章、片段,我们会剪辑下来,张贴到一个本子上,一段后,一本薄薄的本子,就会变得很厚实了,不过上面除了张贴,没有什么批注,备注,更不用谈什么评论了。
我们也会摘抄。那会,老师下发读书卡片,我们就摘抄名句、语录。没有自己的感想、感悟一栏,当然不会有评论了。
上课,也会记笔记,整本整本、整页整页的笔记,课上老师讲了什么内容,全部一股脑儿搬到笔记本上,做的密密麻麻,写字工工整整。完了后,复习基本翻看的不会很多。我现在想想,唯一的作用就是在通过记录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点。之后就没有深层次的意义了。
现在的笔记记录层出不穷了。
1. 思维导图——直观、清晰、可以增加逻辑力
2. 视觉笔记——我不会画图,也画不好,即使会画,也花费时间比较多,并且让我去看别人的视觉笔记,我还需要时间去找寻1234点内容顺序,还要将图片翻译过来,颇费时间。我想这个笔记就是做给自己理解的。
3. 黄金三分法笔记(康奈尔笔记)——上课记录要点、下课增加细节、复习进行总结维护。
4. 卡片笔记——平时看书、听课,收集到的知识点。
5. 然后就是一些研究笔记者们的总结笔记的叫法:三分笔记法、五星笔记法……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
这么多的笔记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为了摘录别人的知识吗?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要借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是需要学以致用。
还记得那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吗?慕容家族囊括了各家武学秘籍,以会各家武功为傲,最后还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在哪里呢?
因为他只学了别人的知识,却没有创新,没有转为自己的知识,只停留在了别人的武学上。您看,张三丰自创太极,成为一代宗师。
我们要做的不是复制品,而是一个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