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有价值再回味的内容:
1.社会的基本结构从公司+员工,变成了平台+个人
2.互联网已经把社会的框架搭建完成,剩下的就是灵魂填充!未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即可以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也可以依靠协作和组织去执行系统性工程,所以社会既不缺乏细枝末节的耕耘者,也不缺少具备执行浩瀚工程的组织和团队。
3. 今后你的长处决定了你的水平。我们不用再盯着自己的短板,你只需要将自己擅长的一方面发挥到极致,就会有其它人跟你协作,这叫长板原理。
4. 未来社会的总财富是这样创造出来的:人们依靠自身特长,点对点的对接和完成每一个需求,充分融入到社会每一个环节,属于主动式创造。
**5. 未来个人的财富路线是这样的:行为——能力——信用——人格——财富。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帮助下,你的行为推导出了你的信用值,然后以信用度是支点,能力为杠杆,人格为动力,联合撬动的力量范围,就是你的财富值,也是你所掌控世界的大小。
6. 原来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关系,今后人与人之间讲究的是规则。以价值分配为关系、新的链接正在形成,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进行价值传输。而你所处的地位和层级,是由你所带来的价值决定的。当人人都在讲规则,道德自然就会兴起。
7. 创意——表达——展示——订单——生产——客户。当你有一个想法时,你可以先表达出来,然后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这样的平台会越来越多),然后吸引喜欢的人去下单,拿到订单后可以找工厂生产(不用担心量太少,今后的生产一定会精细化和定制化),然后再送到消费者手里。最终是个人对工厂。未来每一件产品,在生产之前就知道它的顾客是谁,个性化时代到来,乃至跨国生产和定制。未来一定是先消费再生产:消费者——设计者——生产者。因此能够根据消费者想法而转化成产品的设计师将大量出现。
8. 高维挑战低维总有优势,降维打击几乎是必胜的!
******9. 中国当下的企业分为三个等级:三等企业做服务——二等企业做产品——一等企业做平台。企业的出路唯有升级成平台化,平台化的本质就是给创造者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把自己变成一个价值创造的平台,未来所有的公司、企业、组织都将平台化。中国今后将无生意可做。传统社会只所有生意可做,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使社会的“供给”和“需求”始终是错位的,这就需要商人的商业行为去对接他们,并从中谋利。而互联网搭建起的商业基础会越来越完善,今后两者可以随时精准连接。所有的中间环节都没有了,赚差价的逻辑也就不存在了。“经商”一词需要再定义,温州人的那一套思维彻底落伍了。未来所有的“经销商”都将变成“服务商”,他们不再依靠帮厂家售卖产品(赚差价)挣钱,而是依靠自己向消费者提供后续的增值服务赚钱,这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产品的售后。
**赞,结构优化,资源共享,协作加强,差异化共存。10. 原来的企业是横向发展:越做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宽。因此企业越做越容易展开“同质化竞争”,今后的企业是纵向发展:越做越精,挖掘度越来越深。这种变化使行业将越来越垂直、协作越来越完善。于是中国越来越细分,结构越来越周密,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差异化共存”成为商业主流。
**赞。11. 今后一流的企业做“服务”,是那种能够满足各种消费者、各种需求的服务,往往是定制性的,它对企业的两方面要求比较高:第一就是提供定制化的能力(科技),第二就是对接消费者的能力(互联网)。
12. 未来的物联网需要解决万物互联:数据自由共享、价值按需分配。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人,然后发生各种关系。
13. 未来人人都是一个自媒体,信息流的产生让媒体消亡。——哈哈,这要看国家的允许开放的“度”了。
14. 未来最好的广告一定产品本身,最好的产品也一定具备广告效应。
15. 今后一切生产都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价值为目标。
16. 今后是工业4.0时代,我们开始遵守“按消费生产,按价值分配”,未来中国一定会“按需求生产,按需求分配”。
17. 中国商业本质正从“物以类聚”切换到“人以群分”。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原来社会的中心是“物”(产品、商品),是人随物动;未来社会的中心是“人”。是物随人动,以人为本的时代到来。第二,原来社会结构按“物品”归类,未来社会按“人群”归类。相同爱好、志向的人很容易汇聚到一起。未来的社会将很有意思,一部分人将完全搞不懂另外一群人,君子和而不同。——哈哈,我赞同,当今已经有这个趋势了,二次元的世界,你们懂吗?!
18. 中国互联网衍生出了三大新兴的经济形式:个体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个体经济”是自由职业者大量兴起,它象征着自由;“共享经济”是人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资源,它象征着分享;“零工经济”是人们主动上门为别人服务,它象征着奉献;这三大新模式不断蚕食主流的商业模式,正在揭晓新的商业文明。——最终为了利润。
19. 中国经济正在先裂变后聚变。裂变指的是企业和组织大量断裂,很多自由职业者被释放,而同时这些自由个体又在不断的发生重组,为了共同完成一件大任务,他们挥之则来、来则能战,灵活、独立、又可高度协作。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裂变还是聚变,都可以释放很大的能量,这就是原子弹和氢弹的基本原理。——赞同
20. 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应该是“北京的权力调控+上海的金融运作+深圳的智能科技+杭州的电子商务”。
21. 工业化已经将社会各项硬性设施布局完善,物质的野蛮增长期已经过去,而互联网又已经把所有的链接搭建完毕,柔性内容开始凶猛增长,新文化行业是一个增长点。
22. 财富分配不再需要依靠政府主导,而是一种公平、公开的价值回馈。汇聚大家之私,即成社会之公,此乃民富国强。
23. 中国未来将建立一个伟大的“超级互联网公司”,将BAT收入囊中,通过高效协作和行业细分,来优化配置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大大小小的、边边角角的零部件,不浪费一个螺丝、不放弃一个灵魂,将整个社会带入价值创造和吸收的大循环。这家超级公司的股东是人民,CEO是政府,员工是公务员。——哈哈哈,期待。
¥¥¥读不懂的地方:
1. 中国经济重心正在南移。随着中国重要的港口、钢铁、航运等巨头公司被南方兼并。南方将以工商业为主,北方将以劳动力和资源输出为主。这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分层,进入区域协同发展阶段。
2. 中国商业角逐的核心先后经历了:地段——流量——粉丝三个阶段,房地产经营的就是地段,传统互联网经营的就是流量,自媒体经营的是粉丝。以前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后是没有粉丝就没有发言权。未来就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之争,“核心粉丝”的瞬间联动是未来商业的“引力波”。
未来就是“影响力”和“号召力”之争——这单指品牌效应吗?还有其他内涵吗?
3.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正由“跨界互联”迈向“兼并垄断”。平台一旦垄断市场,就自己制定这个行业的规则,这将书写新的秩序格局。
这真得能实现吗?谁能实现这种兼并垄断呢?至少现阶段 平台发展是有获利潜力的。
4. 中国人的财富形式先后经历了:粮票(花钱的权力)——存款(现金数字)——房产(固定资产)——估值(虚拟财富)四个阶段,未来的财富形式一定是估值或市值,趋于虚拟和抽象,只是一个数字。即:你拥有多少财富,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随便花这些钱,而是代表你有支配这些钱的权力,财富多少意味着调动资源的大小。究其本质,是整个社会越来越共享化、公开化、公共化。
大体上能有所感知,但是我无法具体化,感觉还是理解不好,这一点上能给我做个讲解吗?
5. “经济”和“政治”的核心区别在于: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我们必须经常有所突破,经济才能发展。但是政治的核心是“平衡”,它就像一个天枰,必须在维持平衡的前提下往盘子里加班玛。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那么愤青了。
理解不透,需要讲解。
6. “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是这样的:经济增速放缓时期,正是文化复兴时期。而文化复兴恰恰是经济的酝酿筑底时期,进而引导经济的下一次飞跃。水木然在阅读完那么多经济学书籍之后发现,最有力量的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将文化中的戒、忍、谦、和等要素发挥出来,经济才能进入可持续循环发展状态。
能否在经济中讲解一下“戒、忍、谦、和” 等要素?
¥¥¥不赞同的地方:原文13:今后我们可能只相信自己的内心,只要心一触念,一切都到了。那么一切心外之物,皆为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