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文浅记217]作者:杨倩文
上午批改试卷,带着暖手宝,衣服裹的厚厚的,最近几天的天气实在太冷了。
冬天的下雪天气不过如此,因为下雨不宜外出,下午在家看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文章,看到了管建刚的“习课堂”这一新名词。
看完大概了解了习课堂:
指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老师少讲或不讲,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背诵等语文实践。
老师精心设计任务单。这些任务单上的题目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读熟课文。(2)词语抄写、默写。(3)背出要求背诵的段落。(4)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选择题。(5)模仿写话题。(6)奖励他(经典语录)。
80分钟内,学生朗读默读30分钟左右,习题练习30分钟左右。老师的组织、管理、激励、示范和少量讲解, 20分钟。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任务做了,所以,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是专注认真地上课,完成各项任务。极少看到有走神开小差的孩子。
先完成任务的同学怎么办?为了防止这些先完成的孩子无所事事,管大想出了一招:做奖励题。用一两分钟读读背背经典的句子。长此训练,学生就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用零碎时间了。
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呢?通过建立管理口号(例如师生说的“一二三——坐坐好!”、“时间到——书放好!”、“语文书——拿出来!”就是几个常用的管理口号),管理手势(停止、开始等)、管理道具(盖章、Q币等)来实现。管理原则是:看个体,心中想全体;看全体,心中想个体。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了懈怠,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学生恢复状态。
管先生的这又一大创举,能够让全体学生会学习,把课堂时间还给了学生。
有实践的老师通过习课堂提高了教学成绩后,总结经验说:
一是学生争分夺秒读书。自由读文,规定时间,教师紧握手指,学生拼命读书。
二是无底线无原则地给学困生盖章。学困生拼尽全力读写背,为我使劲考分!
三是让自己成为孩子心中的“神”。课堂上,和学生PK写字、读书、背诵。
四是思维导图都在我的眼皮底下完成。
五是让得“章”的同学有特权。每周由小组长统计“章”数,每组前三名,可以免做一次家庭作业。“章”有用武之地,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夺“章”大战。
这些经验让人更加了解了习课堂。除此之外,我还看到这位教师在实践前,因成绩差反省的话,都是课堂组织、管理、激励、示范不到位!都是督促、检查、批改、讲评不到位。
或许,这“习课堂”会是下一场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