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收集素材也是一门技术活儿,不简单。
怎么说呢,这就像一类文职类工作,看上去只要在电脑上敲敲字,理一理报表,然后归档存放,很轻松的活儿。但也有很多人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份工作,因为这中间其实需要耗费一定的精力心血,且有技术含量在里面。
比如说,怎么样快速地录入信息,使得纸质版和电子版内容能够完全一致。又怎么样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地调取资料。哪一些项目是可以合并同类项,或者需要进行再加工后放了存档呢?这都是要思考的,而且还得很了解公司业务。
我说的收集素材也是如此,因为我自己经历了这个过程。
很早就知道累积素材的重要性。今年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我也断断续续开始过好几次,坚持过好几次,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我的计划是,每天通过手机,可以获得超级多的资讯。每一条资讯肯定对应有相关的领域,我只要选取其中至少一条保存即可,放到对应的素材文件夹里面。
刚开始兴致满满,可惜事不过三,一个星期不到就干不下去了。
为什么呢?懒!因为这事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以为只要复制粘贴就行。
真要想建立有用的素材库,有一步程序很重要,那就是再加工。
再加工是你对原始素材的理解、吸收、及准备好运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需要深度的思考。虽然说是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可以接地气一点,但是你必须加工出一个初级的模板,这样你以后需要用的时候,要么直接用模板,要么再稍微改动一下即可。
我认为,这样的素材才是有用的、高效的。不然,就很容易陷入“只收藏”的模式,或者仅仅是复制粘贴而已。真正需要素材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想不起来你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案例,又或者你那会儿无从下手去把素材和你当前的文章内容联系起来。
我反思了一下我为什么做不好这件事的原因。除了懒,还有一个就是不知道怎么再加工。
要下笔的时候,思维很乱,很纠结应该写成什么样最好。其实这种状态确实多虑了一点,因为适合自己风格的就是最好的。
只要你自己看的懂,有连贯性,有能多场景运用的空间就可以了。如果素材本身的性质跟单一,那就只用在对应的领域,也没多大关系。
在我看来,真正可以把这事儿做好、做活的人,写出来的文章必定差不太多,至少不会干瘪瘪,或者写的过程极度痛苦。
于我而言,虽然断了很多次,但是我还是会做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