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学习?

现在每天全世界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牛顿那个时代的人一辈子所接收到的内容。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分每秒所接收到的信息量十分庞大且芜杂,而且并不是每一条信息,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必需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有意无意接受这些信息上面。

当然,阅读不应该太功利性,怎么舒服怎么来,但倘若你需要有目的去阅读呢?你读完之后,你会得出一些有让你有帮助的思考吗?

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开始慢慢退化?

给自己做一个小测试,现在让你针对一个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能够说出多少内容?

例如:


碎片化学习,如何剥夺你深度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学习,如何解决你对知识的焦虑感?



看到这两个题目,你可不可以针对它们发表一千字以上的意见呢?

一个是否定性质的题目,要让你论证碎片化学习的坏处;一个是肯定性质的题目,要你论证碎片化学习的好处。

如果你无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论证它们,对这些题目并没有多少内容可以讲述,那就可以说明,你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不要以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就能说明你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顶多是证明你具备懂得怎么去深化论证这个题目的操作方法。

但真正的深度思考能力,是你看过所有的书,听过所有的话,走过所有的路后,由此思考而形成的你对外界所持有的看法。这些看法你有自己支撑的理由,你知道怎么找到相关的例证去证明你这些看法;同时你也知道自己这些看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而非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所说的就是全部正确,不可非议。

这就是批判性思维。

你知道自己这个看法,在哪些情况可以更好的印证它,在哪些时候却无法把它应用出来,而非一篮子全盘接受,不加思考的什么都往脑子里装。你可以思考出,某些观点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又在哪里。有道理的地方在哪里,没有道理的地方又在哪里。

正如我说锻炼口才一定要有朗读这个环节,你就想一想这种方法到底好处在哪里?缺点又在哪里?

好像在宿舍或者在一些人多的环境下,大声朗读会很容易会影响到别人。既然这样做不好,那又如何更好去应用呢?当你知道这个方法的局限性或者缺点,你自然就会知道怎么安排时间和锻炼的空间,用另一种更好的形式去替换。

这就是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任何观点,你都经过自己的咀嚼,然后得出自己的看法。

然而,正因为现在我们每一天都接收大量有用没用的信息,很多时候一些公众号直接向你灌输它们得出的观点,往往是非常简单粗暴。当我们的大脑无形中被作者行文的流畅性和表达的爽快性吸引住,我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些文章的观点。

一旦文章调动起我们的感受系统,让我们接受了它们,我们就再也没必要开动脑筋思考。最后只剩下“说得好”,“就是这样”,“太有道理”这些片面的感觉,至于得出这些感觉背后的逻辑推论,却被放在了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看了这么多文章,我们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回想一下,我们什么都没有掌握的原因。

大概只记得自己是认同这篇文章留给我们的感觉,却为什么认同,它阐述的道理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们说不出个所以然。

正如有些干货文章,包括我自己写的那些,会告诉你一些步骤,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应该怎样做,但那些没有告诉你的步骤呢?你有想出来吗?

我想你肯定很少去思考过。

当你无法把接收的这些信息经过自己脑袋的咀嚼,而由此形成自己的看法,那无论你每天多么努力的去看推文,去学习文章的知识,去解决自己无知的焦虑感,你最后还是不会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

更不用说,以此为基础的表达能力。

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看完

如果说,浏览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只是为了图个爽快和了解新鲜事,没必要上纲上线做什么深度思考,那么看书呢?既然网上“短平快”的文章会剥夺我们深度思考的能力,阅读大部头的书籍总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吧!

事实上,阅读的好处,就是我们从中获得的知识,更具逻辑体系。而不像公众号那些文章那样,每一篇都讲述一个观点,你看的这篇和看的那篇文章,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当然你也懒得整理成型,于是看的很多,学的却很少。

我们看书之所以感觉有所得,是因为我们看一本书,每一次拿起阅读都是一种记忆唤醒,唤醒你之前曾看过的内容。

这个优势,公众号上的文章是不具备的。

我相信你看到喜欢的文章,把它点击收藏之后,几乎就不会重新再看一篇了。而书籍,由于大部头,看完很费事,所以每一次阅读,都能够让你记起前面的内容,当你看完一本书,多多少少都有所获。

但,这对于提高我们深度思考的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因为阅读不是结果,怎么把阅读到的内容透过思考输出我的看法,这才是结果。

现在很多人都标榜自己一年读了多少书,好像一年不读个200本书,就对不起自己,对不起社会,对不起党和国家似的。

问题是,读过的这些书,有多少东西留在自己的脑海当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我们很容易错把“拥有”书籍,当成已经“学会”书籍。

看书“有得着”的显著特征,就是你合上书本,随便拿起书中的观点论述,你都可以侃侃而谈。你不但能够用书中的例子印证自己这个看法,还能够透过自己现实生活当中的例子,去说明这个观点。

如果你无法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你的表达能力,就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

所以看多少书并不是目的,你用什么方法看才是。

那到底要怎么看,才能锻炼出自己的深度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呢?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看法

想要培养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无论你阅读什么样的内容,公众号的文章也好,大部头的书籍也好,你都必须要有一种审视的态度,就是把自己当成是“审稿人”。

首先,你要懂得识别书中的内容是“事情”还是“思想”。事情,可以是事实,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案例、实验等等;而思想,就是观点,结论,看法,评价等等。举个简单的例子:

如:小明今天去了小东的家回来,心情很不好。

这个例子,前者就是发生的事,后者就是表达的思想。

看到这句话,你依然不明所以,因为这句话缺少了把两者联系起来的逻辑结构。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需要加个为什么,对方就会告诉我们具体的原因,但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这个逻辑关系。

有些文章,只是描写事情,并没有输出观点,这时你就要发掘其中的思想,好像被我们老师玩坏的鲁迅文章,就是属于这一类;而有些文章,只是讲述观点,很少附上具体案例说明,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自己周遭到底存不存在可以印证这个观点的事实。

当事情和思想你都找出来了,这时你就要让两者建立逻辑关系,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1.这两者的论证,是否合理?

2.你能否找到文章以外的例证?

3.这个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

例如,锻炼口才对于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很明显,这是一个观点,也是一个结论。

但直接接受它,是无益于我们的深度思考的。这时,你就要把漏掉的“事情”补充回来。想一想,在你的现实生活当中,有没有具体的实例,可以证明到这个观点。

如,小丁以前是一个笨嘴笨舌的男生,后来参加主动演讲训练班,锻炼自己的口才。一年之后,他被举荐成为辩论社团的辩手,代表学校参加辩论赛,还赢得第一名。现在他的工作是营销经理,年薪几十万,经常跟老板谈生意,生活如意,口才真的帮了他很多。所以,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

如果你找到具体的实例,你就要想一想,让小丁生活变好的原因,有多大程度是跟锻炼口才有关系的,也就是这个结论跟事情的之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

为了印证这个结论合理性,你可以从书中寻找案例,或者做实验调查,甚至直接找当事人去询问。假如小丁的回答是“锻炼口才真的帮助我很多”,说明你这个“好的口才真的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观点,在小丁身上是合理存在的。

那,这个观点具有普遍性吗?普遍性,就是普遍合理。这个问题的作用,就是让你思考观点的正反面。一个观点,不可能全部都落实应用,肯定有例外的地方。假如这个观点具备普遍性,也就能从另一方面说明相反观点所占据的比例。

例如你从各种历史人物的评价或不同人物的讲述当中,都发现了口才好会给生活提供很大的帮助一普遍的现象,那就证明,锻炼好口才,真的会让生活变好。

相反,口才不好就会影响生活变好这个观点的例证,也肯定存在。

否则别人很容易拿个案去反驳你的结论,说谁谁谁口才不好,还不是一样会成功?毕竟普遍性是可以证明观点的可行程度高,而个案则证明观点可行程度低。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深度思考的能力,各个方面都要想到。

这一连串的思考,就是积累意见的过程。一本书里面,通常会有一个大的观点,为了说明这个大的观点,整本书会有很多小观点来辅助证明。当你遇到每个小观点,都按照这种模式去咀嚼,最后这个思考过程完成之后,你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懂得对一些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不管这个看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你也有相应的内容去证明,而非泛泛之谈。

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阅读的时候,保持审视性的思考,需要我们主动出击。

只要主动思考,我们才能够咀嚼观点,消化观点,最后讲述观点。那怎么运用习得的观点武装我们的表达能力呢?

1.主动复述

既然书本上的内容,大多数是由“事情”和“思想”组成,那么把事情记下来,这就积累了一个案例;而思考观点,就是形成自己看法。想要把这两点混合起来作为自己表达的武器,复述就是最好的方法。

当你看完一篇文章,找出“事情”和“思想”的地方,经过我上面教导的方法思考一番之后,再用自己的语言围绕这个观点复述出来。

由于复述事情就好像讲故事,而复述观点就好像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多做这样的练习,你的表达能力自然能够提高。

2.自我反驳

正如我在前文所说,一个观点,肯定有正面和反面的证明。当你按照书中的论述,复述出它们的观点,这时你就要从相反的方向去辩驳这个观点。

而这个相反的观点,也必须是经过你自己思考得出的答案。

既然书中教导你“锻炼口才可以帮助生活变好”,你就要自己思考出“不锻炼口才,也可以让生活变好”,然后你寻找相应的例证去证明这个说法。

经常做这个自我反驳的练习,你的思维就会越来越清晰,语言表达力也会越来越强。

3.思考关联逻辑

很多知识,其实是相通的,只是表述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名称不同而已。

例如经济学上的滚雪球效应和哲学上的滑坡谬论,在表达上都是从上往下伸展的一种姿态,只是前者用来描述“钱滚钱”的资源积累,后者就是用来形容我们对某个想法过分严重化的倾向。

当你能够把A知识和B知识搭建起相联的逻辑关系,懂得如何类比知识,你就会知道一些观点,到底可以发散应用到哪个地方,应用到哪些方面。这样做,可以锻炼你的联想能力,这是别人给你抛出一个话题,你对那方面没有相关的知识,也你可以联想类比出一个看似有道理的答案。

例如别人问你,你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有什么看法?

你心里骂道:我又不是学经济的,你问我这个问题是傻X吗?但表面上,你依然很镇定地回答:

就好像爱情那样。我们都渴望可以找到厮守终生的爱人,就算炽热激烈的感情,慢慢归于平淡,也依然不离不弃。很可惜,现实永远没有那么完美。当我们的爱情归于平淡之后,痛苦就来了。中国经济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如此。

留下对方一脸懵逼,而你却深藏功与名地赶快离开。

这就是透过联想逻辑得来的胡扯表达能力了。你只讲述了“事情”,至于这个事情带出的是什么观点,你自己知道就好。

有了上面这些能力,你的表达能力肯定比以往变得更加有深度,说出来的话自然也更加有内容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839评论 6 48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543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3,116评论 0 344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37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384评论 5 37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111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416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053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55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007评论 2 32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117评论 1 33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56评论 4 32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32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1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39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78评论 2 35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77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