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几名孩子来到科学区做硬币存水的实验。实验步骤:1、用针管往硬币中心滴入1滴水。2、再继续滴入1滴水,重复滴水的动作。3、你会看到水珠晃晃悠悠得越来越大,在硬币上形成一个圆顶形状的大水泡。小朋友们观察到硬币上的水滴表面慢慢鼓起来,一直滴到水溢出来,大家对硬币能装水这件事非常感兴趣。
佑佑:“我刚刚在硬币里装了20滴水。”
小雅:“我装了15滴。”
伊伊:“真的吗?我不信。”
面对其他孩子的质疑,做了实验的孩子们邀请我帮忙记录下他们的实验过程。我通过视频、照片的方式帮助孩子记录了他们的硬币存水实验,区域游戏结束,做了实验的孩子在班上分享他们做的实验。
过程中,提出疑问“每次做实验,都需要老师帮大家拍照吗?”需要记录什么呢?“滴了几滴水。”“谁记录的。”“使用的工具。”根据小朋友们的讨论,我们一起设计了硬币存水的实验记录表。有了实验记录表,小朋友们对科学实验更加感兴趣了。
“我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的结果不一样呀?”伊伊在一次实验后发现自己的实验记录前后不一样。活动结束,伊伊和小朋友分享了她的发现。我第一次实验,用滴管一滴滴滴上去,一共滴了37滴。我第二次实验,用滴管一滴滴滴上去,一共滴了25滴。“我用的是同一枚硬币呀!”小朋友们对这一发现感到很新奇。“可能是你的姿势和拿滴管的手法不对。”“可能是你每次滴水的力气不一样,力气大了,水滴就会大一点,力气小了水滴也可能小点。”
试验后,我们发现,每一次硬币的存水量与水滴和使用力气的大小是息息相关的,而硬币之所以可以存很多滴水是因为水滴接触后会迅速抱在一起,在表面形成张力,使硬币可以容纳很多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