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薄清荷 :你好。
学习《诗经》注意:
《诗经》四始:《关雎》为《国风》之始。《小雅》之《鹿鸣》、《大雅》之《文王》为《雅》之始。《周颂 清庙》为《颂》之始。
《邶风》之《凯风》为孝子思母之诗,开我国赞美孝子诗之先河。孟郊《游子吟》:“说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出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古乐府《长歌行》的命意、遣词全出于《凯风》。《小雅 蓼莪》,孤子哀伤情思。之第四章:“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这一章一连九个动词:生、鞠、拊、畜、长、育、顾、复、腹;又一连九个【我】,赋父母养育之苦。成千古绝唱。
《国风》之《关雎》、《邶风》之《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成爱情之誓言。《邶风 静女》、《卫风》之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自有此诗,无人更出其有。绝!绝!绝!《卫风 木瓜》,此为情人赠答之绝唱。《王凤 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焦!焦!焦!《郑风 子衿》: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我同样心焦,怎么还不来。《郑风 溱洧》、《唐风 绸缪》说爱情、挚爱、怀念、盼望。。。。。。《秦风 蒹葭》,使台湾的作家陈喆,因《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而更名【琼瑶】,《秦风 蒹葭》又因琼瑶,而使全国大人小孩,都知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人小孩【宛在水中央】。《小雅 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因戌边归途而思念家人。而成《诗经》名句。
《小雅 鹤鸣》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千古名言。
《弃妇诗》有:《召南 江有汜》、《邶风 古风》、《卫风 氓》、《卫风 中谷有蓷》、《郑风 遵大道》、《小雅 我行其野》、《小雅 小弁》、《小雅 谷风》。
美好的愿望。盼望着未来。《小雅 甫田》:以祈我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
以歌颂友谊的《抑》因投桃报李,而名满天下。
以上诸篇,我个人认为,当熟记会背为妙。
《诗经》背诵篇目
2017-11-10 10页 0分
用APP免费查看
《诗经》 -文学常识
一、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二、内容:风雅颂
1. 风 (160):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也称“国风”。是诗的精华。
2. 雅 (105):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
(1) . 大雅(31):用于诸侯朝会;
(2) . 小雅(74):用于贵族宴享。
3. 颂 (40) :宗庙祭祀的乐歌, 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 都是些歌功颂德之作。 “颂”即古代的“容”字,表演的意思。
(1) . 周颂 (31)
(2) . 鲁颂 (4)
(3) . 商颂 (5)
4. 笙诗 (6):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
三、表现手法:赋比兴
1. 赋:铺陈直叙。铺排。
2. 比:类比。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
3.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 感情。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四、别名:《诗》《诗三百》《毛诗》《三百篇》。
五、历史意义: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 311篇。其中,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 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 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六、儒学意义:宗旨为“无邪”。立言、立行的标准。
1.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书、礼、易、春 秋”。
3. 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
4.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 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诗经》 -背诵篇目
1. 国风·周南·关雎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 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 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 合鸣, 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 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 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2. 国风·周南·桃夭
《国风·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 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全诗三章, 每章四句, 以桃花起兴, 为新娘唱了一首 赞歌。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 “宜” 字, 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 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 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甜。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随风展。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家康乐又平安。
3. 国风·邶风·击鼓
《国风·邶风·击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典型的战争诗。这 是一位远征异国、长期不得归家的士兵唱的一首思乡之歌。全诗共五章,每章四句。前三章 征人自叙出征情景,承接绵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后两章描写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 共死,令人感动。此诗描写士卒长期征战之悲,无以复加。其中,描写战士感情的“死生契 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后世也被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战鼓擂得震天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可叹相距太遥远,没有缘分重相见。可叹分别太长久,无法坚定守誓言。
4. 国风·邶风·式微
《国风·邶风·式微》 是一首先秦时代的诗歌。 采用反问、 隐语、 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 情感表达宛转而有情致。 重章换字, 押韵和谐。 兼有长短的句式, 节奏感强, 韵律和谐优美, 用词异常精巧。式微也成为后世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对后世古典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5. 国风·卫风·硕人
《国风·卫风·硕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描写齐女 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盛和美貌的诗, 着力刻划了庄姜高贵、美丽的形象。全诗四章,每章七 句,从庄姜身份家世写起,再写其外貌,有如一个特定镜头。最后一节在“河水洋洋” “葭 菼揭揭”的优美环境中,铺写“庶姜”“庶士”的盛况,又像是一幅画面,镜头慢慢推向远 方,一行人走向远方,新鲜生动,意味深长。此诗描写细致,比喻新鲜,是中国古代文学中 最早刻蘧女性容貌美、 情态美的优美篇章, 开启了后世博喻写美人的先河, 历来备受人们的 推崇和青睐。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好个修美的女郎,麻纱罩衫锦绣裳。她是齐侯的爱女,她是卫侯的新娘,她是太子的胞妹, 她是邢侯的小姨,谭公又是她姊丈。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颈似蝤蛴真优美,齿若瓠子最齐整。额角丰满眉细长, 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好个高挑的女郎,车歇郊野农田旁。看那四马多雄健,红绸系在马嚼上,华车徐驶往朝堂。 诸位大夫早退朝,今朝莫太劳君王。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荡荡。下水鱼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 陪嫁姑娘身材高,随从男士貌堂堂!
6. 国风·王风·黍离
《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东周都城 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 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全诗三章, 每章十句。 此诗由物及情, 寓情于景, 情景相谐, 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 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 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 回还反复地吟唱, 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 郁之状。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 何人害我离家走?
7. 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王风·采葛》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表达的是 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历来众说纷纭,有淫奔说、惧谗说、怀友说、戍卒思妇说多种观点, 今多解为思念恋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三句。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心理活动,很有特色。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8. 国风·郑风·风雨
《国风·郑风·风雨》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一般 认为这是写一位女子与久别的丈夫(或情人)重逢的诗。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字。此诗采用 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吟咏,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使达情更为充分,诗味更为深长。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9. 国风·郑风·子衿
《国风·郑风·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 章四句。此诗写单相思, 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 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于是她登上城门楼, 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 如 果有一天看不见, 她便觉得如隔三月。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 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 活动, 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 情的经典作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10. 国风·秦风·蒹葭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 句。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 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 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三章,重章叠 唱, 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 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 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苍苍, 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河边芦苇密又繁, 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密稠稠, 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 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11. 国风·秦风·无衣
《国风·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激昂 慷慨、 同仇敌忾的战歌, 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其独 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 叙说着将士们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 于兴师”,磨刀擦枪、舞戈挥戟,奔赴前线共同杀敌的英雄主义气概。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矛与戟,出发与你在一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甲胄与刀兵,杀敌与你共前进。
12. 国风·豳风·七月
《国风·豳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反映了周 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的日常生活情况, 不仅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也是一首杰出的叙 事兼抒情的名诗。全诗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从岁寒写到春耕开始; 第二章写妇女蚕桑; 第三 章写布帛衣料的制作;第四章写猎取野兽;第五章写一年将尽,为自己收拾屋子过冬; 第六 章写采藏果蔬和造酒, 这都是为公家的, 为自己采藏的食物是瓜瓠麻子苦菜之类; 第七章写 收成完毕后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 然后修理自家的茅屋; 末章写凿冰的劳动和一年一次 的年终燕饮。此诗通篇用“赋”的手法,围绕着一个“苦”字,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 到年终, 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 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 语言 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 于在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 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 二月下地去耕种。 带着妻儿一同去, 把饭送到向阳的土 地上去,田官十分高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 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 害怕要随贵人嫁他乡。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 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大火向西落,八月要把芦苇割。三月修剪桑树枝,取来锋利的斧头。砍掉高高长枝条, 攀着细枝摘嫩桑。七月伯劳声声叫,八月开始把麻织。染丝有黑又有黄,我的红色更鲜亮, 献给贵人做衣裳。
四月秀葽, 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 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 取彼狐狸, 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四月远志结了籽,五月知了阵阵叫。八月田间收获忙,十月树上叶子落。十一月上山猎貉, 猎取狐狸皮毛好,送给贵人做皮袄。十二月猎人会合,继续操练打猎功。打到小猪归自己, 猎到大猪献王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 床下。穹窒熏鼠,塞内谨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五月蚱蜢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 十月钻进我床下。堵塞鼠洞熏老鼠,封好北窗糊门缝。叹我妻儿好可怜,岁末将过新年到, 迁入这屋把身安。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 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六月食李和葡萄,七月煮葵又煮豆。八月开始打红枣,十月下田收稻谷。酿成春酒美又香, 为了主人求长寿。七月里面可吃瓜,八月到来摘葫芦。九月拾起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 养活农夫把心安。
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 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九月修筑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全入仓。叹我农夫真辛苦, 庄稼刚好收拾完,又为官家筑宫室。白天要去割茅草,夜里赶着搓绳索。赶紧上房修好屋, 开春还得种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 场。朋酒斯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十二月凿冰冲冲,正月搬进冰窖中。二月开初祭祖先,献上韭菜和羊羔。九月寒来始降霜, 十月清扫打谷场。两槽美酒敬宾客,宰杀羊羔大家尝。登上主人的庙堂,举杯共同敬主人, 齐声高呼寿无疆。
13. 小雅·采薇
《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 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全诗六章, 每章八句。 诗歌以一个戍卒的口吻, 以采 薇起兴, 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 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 从 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 也深感征战之苦, 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 末章以痛定 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 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 集中体现了 《诗经》 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 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言浅意 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 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 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 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 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 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获取文档后可享受
文库APP随时阅读 电脑端便捷下载 发送个人邮箱
立即获取
分享收藏下载
打开文库APP,开启沉浸式阅读体验
百度百科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9 编辑
诸侯国
诸侯国,中文狭义上指历史上秦朝以前分封制下,由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最高统治者被赐予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现代多数情况, “诸侯”和“诸侯国”混淆使用。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其中汉朝郡县制和封国制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属于行政区划,和郡行政地位相同,期间伴随中央政府的强弱,权利发生变化,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行政区。但若强大起来也会成为与中央政府抗拒的力量。
中文名
诸侯国
外文名
principality
称为
“诸侯列国”、“列国”
含义
接受天子册封的诸侯的封国
广义上
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
简介
来源
诸侯国源自分封制,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诸侯国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
记载
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历史
周朝
1.周朝比较大的诸侯国有:
虢国——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虞国——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
宋国——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庶长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睢阳县。
鲁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西周分封诸侯图
燕国——姬姓,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
邢国——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封周公四子于邢,联络齐燕,屏藩周室。
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
蔡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
卫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
滕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滕州。
晋国——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
杨国——姬姓,侯爵。系黄帝后裔。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出公子齐,生伯侨,天子封为杨侯。
朝鲜——子姓,侯爵,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
薛国——任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山东泊州。
陈国——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于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现在的陈县。妫姓源于姬姓,系颛顼后裔,传至子孙帝舜娶帝尧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妫满娶周武王长女大姬,大姬生陈申公、陈相公。
焦国——姜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现在的弘农陕县。
齐国——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
赖国——姜姓,?。因为伐纣有功,而被封在赖地(今湖北随县东北)。
纪国——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山东剧县。
蓟国——祁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现在的北京顺天府。
曹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曹叔振铎,曰姬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山东省定陶区。
郕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
霍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
毕国——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周武王克殷,封于毕。在今陕西咸阳北。
秦国——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陕西西安府。
杞国——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开封府雍丘县。
吴国——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吴郡。
诸侯国
楚国——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
莒国——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莒县。
邾国——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山东邹城。
许国——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现在的许州。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鄾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今邢台市),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梁封于韩城,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等国,不悉详记。
2.相关成语
烽火戏诸侯
3.发展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
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韩、赵、魏、楚、燕、齐、秦七个大国及其他一些小的诸侯国:中山,鲁国,宋国,郑国,卫国等小国。
4.影响
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
汉朝
1.分封制
刘邦称帝之后,鉴于秦亡的经验,遂在政策上采取道家“黄老治术”、“无为而治”的政策。
首先,采取“郡国制”,郡县和封国并存,在中央实行与秦朝相同的郡县制,地方实行分封制。皇帝分封侯国和王国,其中侯国只享有封地内的税收无军事和行政权并受郡的管辖,而王国则拥有独立的政治和军事权力。另外,对内注意兴修水利,减免赋税,为恢复农业发展创造条件;对外则和亲匈奴,维持边区和平。汉朝这一系列政策大体维持了一时和平,但亦引致一系列问题,对内的轻徭薄赋政策,令地方上一些豪强势力日大,形成土地兼并;对外则匈奴侵略日频,威胁边区和平。
在执行这些政策之余,汉高祖也对在楚汉相争中有大功的异姓诸侯王们起了猜忌之心。韩信就是在这时候被萧何用计被吕后处死,随后彭越、英布等人也相继被铲除。异姓诸侯王几乎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刘姓诸侯王。刘邦在白马之盟上对众人说了一句话:“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刘邦在讨伐英布叛乱时受伤,不治死亡。时为前195年。
2.推恩令
景帝在位期间,听取晁错的意见,进行削藩。操之过急,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为此时期唯一的一次动乱,且为期不到一年,结果由周勃的儿子周亚夫所平定。七国之乱后,朝廷设法剥夺各个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
汉武帝刘彻
关于“推恩令”,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载: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说得更清楚: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1]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点击加载更多
词条目录
百科名片
简介
来源
记载
历史
周朝
汉朝
晋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