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产生“想要离职”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时间,而我还在等待,我要等到明年十月才能离开这个地方。不为别的,只想先还清信用卡,再攒点钱,最好能在这10个月之间找到几份兼职工作,免得离开之后的过渡期过得太不“生活”。
在书店随手翻开目录页看到“现实焦虑”、“不想上班”等字眼,恰巧符合最近一直在发愁的问题。激动地想要当场买下,无奈,从2018年开始计划攒钱,所以在书店看了几页之后淘宝下单,虽然等了两天才拿到,不过省下了12.2元(够我上班一天来回的通勤费)。
这本有点像杂志的人物专栏特刊的书,其第一章“现实焦虑”,算是我最投入的一章,里面采访的几个人,他们的情况或多或少与我的生活现状有所交集,甚至在“毕业三年后,年轻人的钱都花哪儿了”一文当中的被访者金鱼跟我简直是如出一辙。但是跟人家一比,我还是差了一大截。同样从事文案工作,她是非本地工作,而且还能够独立养活自己,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她没有开信用卡。
书里采访的一些年轻人的焦虑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比他们更焦虑的一群人。而这么一群人似乎都在纠结同一个问题,是该辞职还是该继续干下去;是该自由职业还是该去办公室端铁饭碗。
尽管我给自己安排的职业道路是先在办公室(无论哪个公司)做4年,积累足够的业务能力之后再完全融入野生环境挑战自由职业,不过这个想法也可能只是温水煮青蛙的另一种模式罢了,真正想挑战自由职业应该随时开干。
看了这些案例,我觉得令人焦虑的地方就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这个决定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所以不敢做,但人生正是因为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才变得有趣,如果一切都是“已知”,想必会更痛苦。
还有一个焦虑的原因就是“经济压力”,因为没有钱所以做着不喜欢的工作的人实在太多了,多到在上一辈父母眼里这根本就不是个事儿,理论上来说,既然我们生在了一个“更好地时代”,我们应该把握这个时代的资源,掌控自己的生活,但问题却是,这个“更好的时代”也是“消费的时代”,即使有再多钱,也有纷扰的消费因子从中作乱,让人辨不清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从而变成一个“为钱打工”的人。
其实无论辞职还是就业;自由职业还是坐办公室,我们担心的不是在这些玩法之间的选择,我们更应该处理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为不可预见的事情感到焦虑,以及好好思考,如何规避这个时代的消费陷阱,以求把有限的金钱用到更有价值的地方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