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暗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漫长的后高三时代终于结束了,我带着一脸的青春和倔强踏进祖国最浪漫的城市-哈尔滨,走进大学的那一刻,热泪盈眶,欢喜的是终于有大把时光打排球了。
然而,惊喜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
(如果时间的胶带回放到2010年的那个9月,你一定能看到一个身穿迷彩服的姑娘总是在军训之余偷偷跑到B区排球场,然后呆呆站着几分钟又黯然的回到队伍中。)
高中时曾因为没能被选进校队去外市打比赛还偷偷哭了好几天,后来暗下决心大学无论如何也要加入校队,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辛苦挑选的大学根本没有排球队!!!
我终日郁郁寡欢。
每天军训、学习、看书、吃饭、睡觉,还有去B排看一看有没有人。
我早说过,走路的时候一定要抬头挺胸,因为你不会知道哪一天好运要降临。
终于,在一个普通的夏日傍晚,好运来临了:一颗排球砸到了正在走路的我。
这一砸,便砸出了一部黑大排球史。
疼痛?愤怒?惊讶?开心?兴奋?狂喜?对!是狂喜!我猜当时的心情就好比孟郊的一日看尽长安花,或者杜甫的漫卷诗书喜欲狂。
打听了才知道,黑大确实是没有排球队,只有一些社会人士和校内的个别爱好者偶尔会去球场打球。
但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有人打球就已足够。
然而,我还是高兴的太早了。
怀着满腹的兴奋和激动走上球场,而对方一记高飘球就让我手足无措。
“没关系,再来!”,对面4号主攻一个重扣把我直接砸倒在地;“不怕,加油!”,队友二传一个平拉开,我起跳去接却根本没有够到球.....
一场25分的比赛,我失分15,得分为0。第二场比赛的时候我便成了重点保护对象,队友甚至直接从我手中抢球(这对排球人来说是最大的耻辱)。
最后,大家的结论是我根本不会打球。
我走下球场,谁知再次踏上B排,我竟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排球初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尊严和炽热碎了一地,从未觉得站在排球场上如此煎熬。
于是,我又终日郁郁寡欢。
朋友实在看不下去了,说你要是技术真的好他们还不是都得闭嘴。
醍醐灌顶。
于是,在我的软磨硬泡下,零基础的王琳琳和李相欣加入了我的“排球计划”中。
学校3号楼前有个广场,晚上的时候总有很多的同学在打羽毛球,除了我们三个在打排球;C区通往B区有个地下通道,晚上的时候总有很多乐队在组织音乐会,除了我们三个在打排球;留学生公寓后面的那个操场,晚上的时候总有很多国防生在打篮球,除了我们三个在打排球......
对于没有任何排球基础的人来说,这个运动很难,坚持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当然除了王琳琳和李相欣。
北方的天气又干又凉,排球是一项需要与皮肤直接接触的运动,记得在最初的三个月里用皮开肉绽来形容她俩的胳膊一点也不为过分。
所以,因为受伤,她俩流血;因为心疼,我流泪。
开始练习的时候,由于掌握不了球的弧度和自己的力度,有时我们会把球垫到对方的脸上,有时是路人的头上,最夸张的时候还投了个三分。那段日子是最艰难的,也是最快乐的,伴随着满场飞的排球的是回旋在我们上空的笑声。
就这样,在昏暗色的路灯下、在水泥路的花园旁、在没有人的走廊里,在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里、在他人迷惑不解的目光里,在北方刺骨凛冽的风吹里,我们开始了疯狂的排球生活。
而这一坚持,就是一年。
排球热恋-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大如席的雪花吹白了黑土地的发,细而软的微风剥开了阴霾已久的天。
终于,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又到了北方人出来活动的季节。
再次站上球场,一种久违的心跳。
虽然我的进攻依旧很弱,但接近零失误的防守让曾经盛气凌人的学长学姐兴奋不已。于是,我开始被这帮和我一样热爱排球的少年们接受。
那时候,B排还没有成立,虽然每个没雨的傍晚陆陆续续都会有一些球友来打球,但球场依旧不温不火,排球这么好的运动竟然遭受这么不公平的待遇,我要改变!
还是一样的我们三个,还是一样的基础互垫练习,还是一样的没日没夜,不同的是我们有了固定的地点--B排,无论是上午下午、刮风下雨,我们总会在一切的课余时间里出现在排球场。
那时候我们会带着排球上课,下课便冲向球场。因为B排的附近是食堂,有时候会有吃完饭的同学来和我们玩一会儿,由于我们三个每天都会出现在球场,渐渐的,来球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以前那些爱排球的小伙伴们每天也会准时的出现。就这样,B排逐渐热闹起来,不再是以前的青黄不接。(后来大家都说,无论啥时候从B排路过,总是看到你在那里,这句话至今我都认为是对我最大的褒奖。)
光是有人喜欢还是不能让黑大排球得到更好的推广,终于,在我们这些排球酷爱者的辛苦努力下,黑龙江大学第一届排球联赛如期而至。
比赛很激烈,也很精彩,黑大民间组织B排排球队正式成立。
自那次球赛后,我“名震球场”,正式成为B排一员,也逐渐有了自己的B排名号--生命1号。
接下来就是的三年如鱼得水,我们的植物园、我们的郊游、我们的通宵打牌K歌、我们的四面漏风、我们的排球大本营、我们的屋内三国杀、我们的夜翻栅栏、我们的松花江边烤肉......
那时我们总是在球场一泡就是两天两夜,还总是和外校球队组织比赛,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只因为热爱。我的名号也从“尼古拉斯”、“方丝”、变成了后来的“方姐”。
这一切的成绩的取得都要感谢我的好友:B排女神-邱悦、思考者-许欣、神奇二传手-李大飞、黑大B排所有男排女排队员、生命球队所有的队友:小黑、小白、慧仔、丽影、苗苗,当然最感谢的,还是四年来无论是生活上还是排球上都陪伴着我的王琳琳和李相昕。
排球后恋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排的右边有一棵树,树下有一个木头躺椅,训练之余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躺在椅子上数从树缝里洒下的斑点,数着数着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又总是被旁边排球的砸地声吵醒。
数不清的日子在这棵树的一黄一绿中快要数完,2014年的夏天来了,我们也要毕业了。
那段日子每天早早来到球场,我终于有时间和我的B排好好独处了,空无一人的B排真是安静的不像话。
我看着她身上的一条条裂缝,那是我们无数次起跳、无数次重扣的痕迹;她也静静地看着我,仿佛只笑笑不说话。
这些年,只有她见证了我所有的喜怒哀乐。
再一次,我拿起笤帚仔细打扫,一遍又一遍;再一次,我觉得我应该要再做些什么。
于是,我发动B排所有成员写方案、做宣传,在经历无数次的讨论和宣传后,以方丝云命名和赞助的黑龙江大学B排“Tata”杯成功举办。大家的热情在这个略微燥热的毕业季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历时一周、30多场比赛,“Tata”杯完美落下帷幕。
排球怀念-
曾经沧海难为水
当然,随之落下帷幕的是我的大学时光。
后来我选择去了西农读研,那时的西农女排队早已全国冠军拿到手软、名震江湖多年,但由于学业上的冲突,我不得不放弃进入校队的机会,而去了当时还不算很强的院队。生活的重心也不再只有排球,而是更多的放在实验和管理上。
那是一帮可爱上进的学妹们,每次和他们打球,都会很放松很开心,有时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倔强的我们。
(读研期间取得两届校联赛冠军和一届亚军,食品学院女排队再次响彻西农球场。)
从08年第一次接触排球到现在已整整十年,我已从最初的菜鸟少女成长为有了一定球技的小姐姐,球场上人来人往,很多人也从最初的热爱到后来的绝口不提,但总会有一些人带着一股倔强挚爱如初。
无论如何,排球陪伴了我整个青春,也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经历,而在这些经历中,最宝贵的就是让我学会不轻易言弃并且认识了一些侠骨柔情的江湖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