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山里,日子静,空气好,肉蛋蔬果多是绿色食品,吃着健康,吃着放心。而我最觉得满意的还是农家的卤水大豆腐。
但凡超市或菜市场里卖的豆腐,即使品牌的,也不屑一顾,总觉得工业化的东西,缺少豆腐味儿。好吃的还得是农家碾盘磨出来、卤水点出来的大豆腐。
我家周边的几个村子都有个十里八里的路程。有时候馋豆腐吃了,也不嫌远。或骑车去,或“11路”,徒步走,急行军。连带着锻炼都有了。旧站、中水等几个村子的豆腐都吃过了,觉得味道还不够。后来让我找到了一家,就在满堂村里黎明干校附近,门前拴着一头小毛驴的那户农家,豆腐做的绝对地道、超级好吃。
平日里,居家过日子,豆腐是最基本的、最朴实的,也是最便宜的菜了。豆腐好料理,又百搭,既可以做出花式繁多的豆腐宴,也可以简单到开水烫一下,蘸酱吃,或小葱大酱拌豆腐。但不管怎么做,豆腐都好吃。其中,名气最大、也是我最喜爱的,就是麻婆豆腐。
在十六七岁的年龄,正是长青春痘的时期。那时的我,不知搭错了哪根筋,一下子就喜欢上吃辣的了。惹得妈妈总是叨咕:脸上长疙瘩,要少吃辣的。可我也不理会,想吃就吃,照吃不误。有时自己还下下厨房,自己动手烧一盘麻婆豆腐。
我的做法是,锅热油开了,葱姜蒜爆锅,再放花椒面、辣椒面,略微炒出些糊香,下豆腐块儿翻炒,添一点汤,炖一小会儿,看看差不多了,勾芡出锅。烧豆腐时,有时也放几片肉。自己觉得就特别成功,吃起来特别下饭。
及至长大了,工作了,去四川出过几趟差,吃过地道的麻婆豆腐,那是真好吃啊,这才知道自己做的,往大了说,顶多算是香辣豆腐。
据了解,麻婆豆腐始创于成都北郊万福桥的一家小饭庄“陈麻婆豆腐”,距今都一百多年了。之所以深受欢迎,声名远播,传承百余年,就在于麻婆豆腐的“麻、辣、烫、香、酥、嫩、鲜、活”。烧川菜,讲究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而麻婆豆腐作为川菜系的代表作,花椒、辣椒、肉末、豆豉、豆瓣、蒜苗或是香葱是必不可少的。差之一二,烧出来的可就不是麻婆豆腐了。
作料备齐全了,怎么烧制才好吃呢?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汪曾祺老先生讲,“做麻婆豆腐的要领是:一要油多。二要用牛肉末。我曾做过多次麻婆豆腐,都不是那个味儿,后来才知道我用的是瘦猪肉末。牛肉末不能用猪肉末代替。三是要用郫县豆瓣。豆瓣要剁碎。四是要用文火,俟汤汁渐渐收入豆腐,才起锅。五是起锅时要撒一层川花椒末。一定得用川花椒,即名为“大红袍”者。用山西、河北花椒,味道即差。六是盛出即吃。如果正在喝酒说话,应该把说话的嘴腾出来。麻婆豆腐必须是:麻、辣、烫。”①
而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先生则说,“四川没有标准正宗的麻婆豆腐,也是每家人的做法各异。其实麻婆豆腐的材料和担担面很接近,都是以猪肉碎为主。……猪肉肥少瘦多,吃起来又硬又老。与其用肥三瘦七的比例,不如倒过来肥七瘦三,效果必佳。要考究,又要求味道错综复杂的话,到菜市场买几只田鸡,请小贩剥皮后连骨也起了,再到卖猪肉的档子,把田鸡和猪肉一起磨碎,这个混合炒出来的肉鲜美得多。别求方便使用豆瓣酱。把最辣的辣椒干爆油,再下大量蒜蓉,一点甜面酱,少许生抽,将肉碎炒至全熟,最后放豆腐进锅中兜几下,即可上桌。”②
看来是各人有各人的做法,各村有各村的高招啊。
也是,天下事,本就不必拘泥于常理。无论你怎么烧制,好吃、受欢迎才是根本啊。
近来,看到网上议论中国美食申遗,不仅给800道名菜起了英文名,还人为地规定出一些条条框框、操作流程,好像不如此,就不接轨,就走不向世界。孰不知,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唐人街上的任何一家中国餐馆,总是会有一份麻婆豆腐的,麻婆豆腐也总是最受食客欢迎的中国菜。
别提什么按专业技法划分为35大类130个系列的中国传统烹饪技艺,这都是专业厨师们要研究、学习和掌握的。我等寻常百姓,了解一下“八大菜系”,家人团聚或访亲会友时,能烧几个拿得出手的家常菜,比如照猫画虎地烧一盘麻婆豆腐,好吃、爱吃,大家高兴,也就知足了。
麻婆豆腐好吃吧?那就再添一碗饭。
①见汪曾祺著《人间滋味》
②见蔡澜著《那些忘不了的人间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