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寒假这段期间听到最多的唠叨就是,你怎么不出去走走亲戚,交交朋友啊,这样多无聊,多孤独。
我说,现在这样挺好的啊,没事带带小孩,养养花,听听音乐,看看书,写写字。
其实这段时间我写了很多文章,但都没有群发出去,写得都不尽如我意,渐渐的对发表出去的文章很在意,虽然能看到的人很少,但我还是觉得拿得出手的再分享,毕竟我的文字将代表我个人的品牌。
社交上的快感来源于一大群人的狂欢,想想也就无非是几个人聚在一起聊家长里短,唱K泡吧,笑笑别人,再八卦八卦别人,对我而言,那一段时间还不如写一篇好的稿子,研究一部经典影片来得快活。
99%的人是孤独的,之所以不说100%,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就算你夜夜笙歌,不断的应酬,社交霸占了你的所有时间,在你午夜梦醒时分,还是会感觉到,孤独 感侵袭而来。
身边的好多朋友都不爱出去,不爱交朋友,我们都觉得“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兜兜转转还是那几个好朋友,这么多年过去了,并没有变多,反而变少。我们都爱死了宅。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他的意思很明确,人要在一个人的时候才能专心做一件事,才能创造价值。
很多人天天醉生梦死,晃晃度日,夜夜把酒言欢,对酒当歌,他们急着交朋友,经济学里把这叫做效益社交,他们喝的每杯酒,陪得每一个笑脸都是为了利益,这也是最低质的社交,通过喝酒交的朋友,没有任何价值的互换,并不能起到平衡作用,其实友谊是需要旗鼓相当的。利益驱使下的人际,在利益渐无时,情谊也将终止,人走茶便凉,还是徒留伤悲而已。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不热衷于低质社交。
他们不擅长,也不愿意。
小星是个喜欢交朋友的人,他走到哪都能交到朋友,在一次同学生日宴会上,那是一次大杂烩,叫来的人各年龄阶层的都有,各式各样的陌生人。我是个不懂交际的人,来来回回也只能和那几个旧朋友有一句没一句的搭讪。而在生日宴会结束时,有人叫我负责把小星带回家,我走过去时他已喝的烂醉,正和一三十来岁的大龄青年勾肩搭背,称兄道弟。他早已和场上各种人打成一片。赞叹之余,又在反思有没有这必要?但这是种能力无疑。
慢慢才发现“生命就是一种减法”。这句话有一定道理,我们学会断舍离,扔掉杂物,扔掉不必要的事,放弃低质的生活,放弃疲惫的人际关系。有些人有些事,我们渐渐就扔掉了,面面俱到是怎么也做不到的,久不联系的朋友该删删,久不穿的衣物该扔扔,从不合拍的人该断断。像衣柜里的旧内裤现在还安静的躺在那,一会它就在垃圾桶了。就算曾经再亲密,过去的已经是曾经。
我们好像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近人情”,抱团“互相取暖”式的,社交不仅费时间,还费精力。并不能带来快感。而是漫无边际的敷衍和疲惫。
李敖表示,我讨厌一切社交活动。
张小龙也说过,我从未看过一个热闹的人,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频繁的社交只会让他们产生焦虑,和困惑。
小伙伴小堆这点就做得挺好,他比我宅得多了,当然我和他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他从小知道自己要什么,高考金榜题名,而我名落孙山。他自打读大学以来舍弃了太多不必要的交际,寒假暑假大多也在家里,带带孩子,没事出去溜溜弯,以前初中时的朋友,他都不再主动联系,现在的准则是有人约就聚,没有就享受一个人的美好在时光。在我看来他活的很有质感。
虎,从来都是单打独斗。
鹰,从来就只吃独食。
龙,就不该像鱼虾一样活着。
有点悲剧情怀在里面,但是,他们喜欢,孤独的生活让他们舒服,游刃有余,独木成舟,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像一帮军队一样去战斗,他们不需要去连结别人的热闹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他们需要的是在无垠的社会找到斑斓而宁静的道路,去安放那颗卓越而明亮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