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从初中开始,我的理科很差,尤其是数学,那时候我的名字常常在单科分析表里很显眼的位置:英语第一,数学倒一。我是很努力地想要学懂每一科,但是数学给了我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我的数学老师是个很耐心的老师,他并没有因为我数学成绩差而责罚我,只是在耐心辅导之余和我强调补短板的重要性,也就是众所周知“木桶说”。如果数学成绩上去了,那么没有了短板,我的总成绩岂不是让人望尘莫及?这个假设对我实在太过诱人,何况我好胜心向来很强。所以我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数学上,受再多打击都坚信勤能补拙。
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高三,我在数学上下了很多功夫,成绩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也许是我逻辑思维能力差,也许是题越来越难,数学成绩始终不见起色。而此时,我发现我的强项文综、语文,已经和大部分同学一样平平无奇,甚至是曾经让我风光无限的英语,也无法再和别人拉开差距。所以,我的长处已经不能够被称为“一技之长”了。
回顾那些年,从年级第一到班级第一,再到班级十几,我会因为偶尔几次数学考几个兴奋不已,殊不知不觉中一直在倒退。
大一的时候看了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看他在其中一篇文章里写到“光优秀是不够的,要把一技之长磨的无可替代。”那是,我有些遗憾没有早点看到这些话。说真的,补了这么多年短板,我迷茫了。
于是,在心理课上,我向老师提出了我的困惑,老师给了我这样的答案:磨练你的一技之长,发挥它最大的潜在价值,至于短板,根据情景的需要,用的到的时候补一补,用不到的时候搁置一旁也没有关系。演说家不一定数学很好,歌手也不一定非要会跳舞。
所以,至少我现在已经明确了方向。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