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美好结局相信大家都知道的了,就算不知道,也是不言自明的。但还是想读到最后,读这一束一束淡淡的温情的信笺,字里行间的俏皮跳跃,像春天的气息拂面而过。
还是少女的时候读过一次《长腿叔叔》,那时的体验不及现在,越是看到后面,心里越像奔走着几头小鹿。如今作了人妇,再来读这书,已经不再欣羡命中注定的相遇,却为小孤儿茱蒂的成长感动欢喜。
孤儿院最富有的理事的背影长长地拖在地上,他看了这女孩儿的一篇作文《忧郁的星期三》,希望能把她培养成一个作家,茱蒂的人生从此大大地转了一笔。
上大学对她来说像是水中月镜中花,却化为现实,怎么能不欣喜若狂,把每天都过成崭新的日子。茱蒂是她自己取的小名,她想象中的“一个有一双蓝眼睛、甜甜的、娇生惯养、什么都不用烦恼地过一辈子的女孩子”。起初她在学校里惹了笑话,无家可想,像是没有过去的小人儿,被有意无意隔绝在世俗生活之外。渐渐地她适应了新的环境,有了伴儿,内心也越发丰盈起来,日子过得多姿。
作品并不大费周章地讲述孤儿生活的困苦,只一两个细节,就叫人唏嘘长叹。茱蒂比一般同龄的孩子们更加懂得满足,“我的房间在新医务室盖好前,被用来当做传染病房的大楼里”,“我深深地为那些不是女孩,不能来上大学的人难过”。
在第一年的圣诞节,她为自己买了7件礼物,心里假想着,这些是从加州的家里寄来的,爸爸送表,妈妈添置了毯子,祖母送热水袋,稿纸来自弟弟哈里,妹妹伊莎贝尔送了长筒袜,苏珊姨妈送了诗集,还有词典则是哈里舅舅送的。最后她向长腿叔叔提了一句,“您不会反对扮演所有这些家庭成员吧?”读到这个细节,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女孩儿啊,怀着赤诚的心,造着自己的小幸福,这般奇巧,也就难怪她在孤儿院的日子,也可以康健地长大。她在两门考试不及格,向长腿叔叔汇报时,那种心生的乐观,这个小可爱啊,心中笼罩着小乌云,却能鼓起勇气面对。
译者艾柯的导读《一生做一次孤儿》,讲着珍惜人生,启发人们“重新学习和感悟生命中那些曾经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慢慢推进的镜头中,有一种朦胧的色彩,读书的过程,追忆童趣,触摸成长,心中柔软的那一块被掀动,会意的笑着。乔若莎.艾伯特是世上最幸运的孤儿,乐观、敏感,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带着几分野气和小小的蛮横,不矫饰,善于自嘲。这本小书的插画也很别致,透着一股子素面朝天的拙朴、童稚的乐趣。
200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