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回了一次老家,和家里的亲戚们一起吃饭聊天,感慨很多。
一、老人的娱乐活动
我的爷爷六年前得了糖尿病和脑血栓,住过很长时间的院。这六年来他也不像从前下田干活,在农村,身体健朗的老人70-80岁的老人下田干活种种菜的人大有人在。
于是农活可能就成了他们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倒不是农活轻松有趣,而是在干农活的过程中他们能体会到自己是有用的,能创造价值的人。
我的奶奶每年都会送我很多家养鸡蛋和鸡、鸭,她自己种豆子,种番薯、木薯,自己用这些农作物来做豆腐、做淀粉。
于是78岁的他现在的娱乐活动是看看电视打打牌。
今天我问他还去打麻将吗?他说不打了,那玩意也放松不了,不好玩。
跟他晒了一会太阳后,他起身沿着村边的小路走了走。
而和他一样大的老年人也是差不多的情形。
身子骨还硬朗的可能会去田里干点农活,比如种种菜,施肥,除草什么的。
我的奶奶由于常年累月地劳作,腰已经弯得像拱小桥了,可是她还忙活着种菜,养鸡养鸭。
她总是在忙碌,不是在菜园,就是在去菜园的小路上。她的身体近来也不大好,但是她忍不住要干活。
我们晚辈让她别那么操心别那么累,她总是说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大概是她也是个好强的人,不想因为自己老了就没有价值了。
所以,像我奶奶这样的老年人,也许有活干就是莫大的心灵慰藉了吧。
农村的娱乐生活其实可以说几乎没有。
我住在北京的小区,每天7到8点有老爷爷老太太在那舞剑投篮,充满了活力。晚上7到8点,他们扭开收音机,放起袅绕的歌曲跟着跳起广场舞。
而农村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他们可能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可能是抗日神剧,可能是狗血家庭剧,那是一个对他们来说很遥远的世界。
好一点的可能会聚在村里仅有的两三个小卖部里,或打打麻将,女人们呢就会唠唠家常,谁家的媳妇生小孩了,谁家的小孩会读书,谁家今年种的烟叶卖了好价钱。
二、中年人关注的东西
表叔拿出他的手机,给我看他儿子的照片,他说他的儿子在北京三环旁边当兵。
在元旦期间回了一趟家,坐标东南省份山区农村。
生活的重心
村里留守老人、儿童多,现在小孩多在县城就读,节假日回家。
家里人聊的比较多的还是孩子,比如他们的孩子在哪做什么,什么时候准备结婚啦,学习怎么样啦。
在路上遇到一个小伙子,很年轻,95后的样子,老婆刚生完小孩,从医院里回家。
无论在哪,人生的主题无非是生存、结婚生子、培养下一代。
那是什么让我们变得不同呢?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你觉得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
在家里乡亲们的眼里,年收入过万,小孩学习好,小孩工作好,小孩婚姻美满,是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事。他们的愿望里,对于自我实现没有很清晰的目标。他们把人生的焦点放在了下一代身上。但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人生追求。
有见识的叔叔。我有一个表叔将近10年没有见面了,这次回去他和我说了很多,我对此有很大的感触和启发。比如他说我一定要记住的是不要随便给别人做担保和随便在一些文书上签字。现在骗子太多,他们村就有个人因为给别人担保而负债累累,差点自杀。12月初,也听银行的客户经理说有个快递员被同学骗去广州,结果信用卡被花了4万块,莫名其妙的背上了债务。
叔叔的见识还体现在,对于女儿的发展,她建议她去大城市闯一闯,不要待在小县城。自己也要有一番自己的事业。难得在家乡也能听到这番有见识的想法。
表叔的一位叔叔在上海开超市,每年有着千万的流水,他们的小超市的利润率是20%左右。他也提到我们这边经商的风气,就是靠一家带一家。一人致富,全家受益。
自证语言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跟长辈交流非常紧张,完全没办法自然、轻松地交流。
这次回乡,能够和叔叔们自然地交流了,其实也没有那么难,就是问他们最关心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他们的子女入手,他们会毫无保留的告诉你他们子女的近况,虽然他们在村里很少
三、小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