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还没吃饭,女儿发微信,“是不是爸爸快生日了。”经女儿提醒,查一下日子,还真是快了,只差十天。
“妈,俺舅病了,你知道吗?”
女儿这一问,象一片叶子落在我平静的心海,汤起了微微的波纹,我一阵子颤抖,哥怎么了?……
“俺柯姐发朋友圈了,你不知道。”
我没有看,还真的不知道。我立马查找侄女的朋友圈。
“老爸病了,我好难受,我和哥都不在家,由叔叔和亲人在家照顾……”
看侄女字里行间满是愧疚和伤心,我心里也一阵子难受。我得赶紧给哥打电话,问问情况。
“哥,你怎么了?”
通过电话,我了解了哥的病情。哥白内障手术,动手术时却影响了大脑,引起脑不适。问原因,可能和脑血管堵塞有联系。哥说已经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听哥这样说,我那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老爸病了,我却不在家,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很普遍的事情。不管是城市或农村,不管是那个阶层,都存在这种现象。
在这个经济腾飞的社会里,钱虽不是万能,可钱毕竟是生活的保障。孩子吃喝拉撒上学 ,上补习班,有个头疼发热,父母年龄大了 ,有个病了灾的什么了。有时并不是子女回不到跟前。不管父母那一个病了,住进医院,医生检查病情,看严重程度,如果不严重,住个十天半月就可以出院,做父母的也不想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就拿哥来说,哥嫂都是六十五岁以上的人了,以前工地上干活,好几年都不干了。年龄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孙女孙子上学要天天接送。
虽说农村60以上的老人有养老金,可一个月那几十元钱,也是杯水车薪。一家子的开消全落在侄子和侄媳肩上。钱虽不是万能,但在现实的生活里,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去年父亲生病时,我和妹也没有在家,一听说父亲生病,我和妹急的哭鼻子。妹妹果断辞工,要回家照顾父亲。
哥己经打电话,说父亲没有事,在医院养一阶段就好,不要回来了,那么远挣钱也不容易。妹妹己决定回去,我拿一些钱给妹妹,让她回家先用着,看治病用多少钱,我再给她转过去。
妹妹回去了,守在父母身边,看着父亲一天天好起来,妹妹的心里踏实。我那个厂里却请不下来假,每天虽说上着班,却如坐针毡,心里满是焦虑和不安。
你养我长大,我却不能陪你变老。你病了, 我却在远方,不能守候在你床前,不能给你喂饭,不能给你擦洗,不能……
那种煎熬,那种痛苦,是用任何语言都表达不出来的……
这些往事不能想,想想眼就温润,再就是对父母的愧疚。
侄子 ,侄女的心情,我能理解。
好在哥没有大碍,在有两天就出院了。
“你还不吃饭?”同病房的大姐一句问话,把我拉回现实。大姐的老公己做好饭给大姐送过来。
大姐本地人,60多岁,两个儿子,一个上班,一个开超市,都很忙。来医院十多天,儿子只来过两次,而且每次都是匆匆忙忙,不太工夫又走了。
儿子说,“花多少钱他们拿,太忙了没时间陪伴。”
我们病房3个人,都是一天来的,3号床的大姐已经走了,她取钢板,恢复的快。她在这里的时间,房间很热闹。
她两个女儿,大的上班,小女儿和女婿是教师,正赶上暑假,每天两个人带着几个孩子,就围在她的床前,三个孩子 很听话,不打不闹的。一会一句“外婆”的叫着。她的幸福和快乐,把整个病房都渲染的温馨甜美。
已经十一点多了,我从床上折起来,拿一张饭票,因公伤,饭钱厂里出,一顿一张饭票与住院费,厂里一起结算。
这是一个骨科医院,病人都是伤胳膊伤腿的腿的,一个个都缠着绷带纱布。
吃饭和一个本地的大姐坐一起,大姐左胳膊骨折,和我一起住院的,手术还没有动,医生说,得等胳膊完全消肿了,才可以动手术。
跟大姐的交谈中,知道大姐女儿在杭州上班,儿子在丽水市上班,儿子请不下来假,女儿请三天假,在这里陪了她二天就走了。
等到她动手术时,女儿还得请假回来,女儿没有说什么,她心里倒是很不是滋味,感觉给女儿找了麻烦。
像我们伤到胳膊的人,还能自理,伤了腿的人 ,好多都是由子女出钱请护工照顾老人。老人嘴里不说什么,可心里的失落无法言表。
可他们还是多想有子女的陪伴……
老爸病了,我却不在身边。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