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篇(一) 读魏公子列传(中)

上节说道信陵君慷慨赴死,于是信陵君就带着门客,到前线赴死。到了夷门,见到了候赢,就把他的所思所想告诉候赢。结果没料到候赢说:“公子好好努力,我太老了,不能跟你去了”。可以想见公子听到这话的感觉,五味杂陈难以言之。并且这里有个暗示在于,“从”字除了解成“跟从”之意,还可以解释为“听从”,也就是说“我不能听从这样做法”,表达了候生对公子的举动的反对。

我们曾经讲过信陵君爱士,对候赢的种种举动。但没有提及的是,候赢值不值公子如此礼贤下士。也就是问候生真的是一个人才吗?

在先秦的一部典籍《六韬》中也曾记录过一段对话:

在这段对话中强调,君主喜爱的世俗称赞的人,可能并非是真正的贤人。我们又如何证明候赢不是这样的所谓贤人呢。如果这样的人,招收越多,不仅仅是浪费国家资源的问题。更重要如果他们结党营私,国家不就一步步滑入泥潭吗?除了给信陵君增加名声之外,又有多大作用。

我们在前面大力赞扬信陵君不耻下交的贤明,但忽视了两点。一、《史记》在前面丝毫没有提及候赢到底有怎样的才能,我们对比一下商鞅、范雎(jū)、张仪、李斯,就算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刘备听说他贤能,也有一番《隆中对》的畅谈。但信陵君跟候赢却没有类似的谈话,最多考核了候赢此人不爱名利。简单来讲,就是缺少人才的筛选机制。二、战国四公子养士成风,但是对人才并没有专业分工。这无疑增大了国家在人才任用的资源,还没有相对应的回报,说的不好听,属于自娱自乐。

所以这次候赢跟信陵君的谈话,才算是拉开了考核的序幕。

上文说道,候生跟公子寒暄几语后,信陵君就匆匆忙忙赶路。但信陵君越想越不对劲,我对候赢这么好,结果候赢没有一言半语送给我,于是调转回去,去问候生。更神奇的是,候赢在等着呢。然后解释了为什么知道公子会回来,他说:“公子出发,我却不送行,料到公子必然恨怨而复返”

我们这有个疑问了?难道候赢不怕公子就不回来了吗?像这样不可言说的举动,往往代表一个人能力。候生能料到公子会回来,而公子却理解不了候生此举的原因,尽管没有言说,但高下立判。候生的能力应该高于公子。那候生怎么料到公子一定会回来的呢?

除了候赢自己说的理由,应该还有些理由。比如到底候赢在信陵君告诉他,他要去赴死这件事之前,知不知道这件事?我猜想是不知道,如果知道了,信陵君又何必告诉他。假设是不知道,那后面计划周密、细节清晰的计谋谋划就需要时间,很显然如果不让信陵君先走一遭的话,就很难想出这样的计谋。

再者说,信陵君可是带着门客,计划万一走漏怎么办?信陵君有门客可以刺探到赵王的事情,怎么保证别的国家刺探到信陵君的事情呢。

另外《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候赢此举还有引导公子之意,只有让公子自己感到不对劲,才能有助于计策和盘托出。

总之,让公子先走一遭,于公于私,都必须办。而候赢料到公子一定会回来的原因,大概他太了解公子为人。公子在前面展现的贤能之举,我们不管他是不是“作秀”,但是我们可以隐约觉得,信陵君是喜好名声的。而候赢就看准了这一点,可以讲不得不服候赢看人的眼光。

那么候赢有什么计谋呢?候赢说公子送死是不明智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调动前线的十万大军,要调动这批军队,必须要有虎符,只要偷出大王寝宫里的虎符。而能偷出虎符,只有如姬。你对如姬有恩,当年如姬父亲被仇人所杀,如姬悬赏三年没有抓住凶手。是公子你派门客杀了凶手,把人头送给如姬。如姬为了报恩,虽死不辞。但没有机会报恩,现在公子只要向如姬请求,如姬一定答应。这样一来就可以调动军队,北救赵西却秦,那可是五霸的功业。

我们常说要做好事,但做好事有用吗?世界并非处于确定的状态,你给人恩德,但别人可能恩将仇报,中国不有句话叫“大恩如大仇”,什么叫大恩。天地下最宝贵莫过于“生命”,而生命只要一次,我如何报答这样的大恩。而人往往会将事情合理化,这样只能将恩人视为仇敌。这是人心里的最深的人性。但是人做好事,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有善意的回报,但是历史类似的事太多。所以这里微妙的尺度,就需要我们细细体会。所以如姬此举,除了报恩,更是与公子在精神上的共鸣。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窃符救赵的故事。我们不妨猜想一下信陵君听到这个计划的感觉。偷虎符如果失败,那一干人肯定是要死了。即使成功,信陵君还有可能回到魏国吗?他怎么面对本就猜忌他的魏王?尽管战国时期还没有形成大一统的观念,但是信陵君毕竟不同于旁人,他是魏国的公室。做出这个决定,只能从此远离魏国,这是个艰难的决定。

但《史记》记载只要5个字,“公子从其计”。为什么?“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史记语),现在“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唐顺之语)。

于是如姬救盗出兵符给公子。我们常常说“信陵君窃符救赵”但实际上真正的执行者是这个奇女子如姬。如姬的一切信息,大致也就《史记》在这部分说的这一点。史书虽然简略,但我们是可以想象的偷虎符的困难程度。

在这部分,候赢对信陵君去帮赵国也有一个评论,称之为“北救赵,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将信陵君的举动与五霸相提并论。

上节讲到候生给公子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即窃符救赵。公子行,候生对公子说:“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候生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原因点醒公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样讲还没有切中要点,我们讲过候赢识人的功力深厚。我们也讲过公子贤能在于一个“仁”字。但“仁”,有“大仁”与“小仁”之别,“大仁”就是孟子讲的“大义”,对于儒家的信仰来讲,讲“仁”、“礼”等等,但一切也大不过这真正的道义。公子此举为道义而行,如果只知“小仁”即妇人之仁,这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所为的事。故孟子讲:“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是社会的根本,如果“义”都丢失了,去讲“仁”、“礼”不就在谈宫中楼阁吗?

候生接着讲“公子如果合符,晋鄙不把兵权给你,要复请大王,若不听,那么就叫我的朋友朱亥击杀他”。我们读到这里不仅感叹候生的计划真是丝丝入扣,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如此周全。这也可佐证,候生不仅仅是甘当一名隐士那么简单,竟能把如姬和公子之事、晋鄙为人、公子为人等等细节考虑如此周全。

那听到这句话,公子内心什么感想呢?《史记》用5个字表达,“于是公子泣”。候生就问公子哭泣的原因。读到这里就有一个疑问。候生应该料到公子可能存有妇人之仁,不愿杀晋鄙,那何必多此一问?而且问的理由很低级,“公子畏死耶?”,想公子视死如归,怎么可能是畏死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候生没料到公子会当面哭泣,正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他更没料到可能是公子居然为晋鄙哭泣。一方面确实表现公子真性情的一面,但是也如候生所料,公子存有妇人之仁。

所以为什么候生要让公子请朱亥?除了他说的理由外,还有一点就是,当公子到了前线万一有忧虑,让朱亥“先斩后奏”,就可保事情万全。

于是公子就去请朱亥,朱亥会跟以前一样回绝公子吗?毕竟这是送死的差事啊。没想到公子朱亥笑道:“我本来只是一个屠户,承蒙公子赏识,多次来看我,我不答谢的原因在于小礼对公子无所用,现在公子有急难,哪里敢推辞。”

这里一个重要的话在于“小礼无所用”,我们也揭开朱亥和候赢为人。真正的勇士不用小礼去谋取利益,这也说明了一点,一流人才推荐的大部分也是一流人才。相反为了谋取小礼的人所推荐的也必然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就会结党营私,组织就处于危亡的境地。

我们不妨看孟尝君的门客,

主人失势,门客皆都散去。为什么?所谓门客无非是食客尔。投到孟尝君门下就是为了谋取小利。(细节我们在《孟尝君列传》讲)

接着公子去向候生告别,候生说“臣宜从,老不能”。我们如果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候生时,候生说的是“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这两处大致的意思是一样的。但第一句话是暗示我不能听从公子的意见。

然后说:“我数着你到晋鄙军中的日子,公子一行到达晋鄙军中,我就北向自刎,以送公子”。我们就有一个疑问。候生为什么要北向自刎?除了“士为知己者死”(《史记·刺客列传》语)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谨防公子最后存妇人之仁,如果我北向自刎,那么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那么听到这话的公子什么感觉?《史记》记载,”公子遂行“。如果按我们的想法,公子应该拦着候生吧。为什么公子是这个举动?

一、在于窃符救赵的”主谋“是候赢,那么候赢在献出计策的一刻,就已经注定了死亡了。

二、候赢不是教了公子一个字”义“,正所谓”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公子难道不知吗?

三、公子去救赵时,自己已经抱定必死之心,即使成功,他又有可能回到魏国吗?而门客跟随主公,也符合常理。

所以公子为人是这样,我们也可以知道了。公子救赵为了一个“义”字(现实需求在于合纵),朱亥的“小礼无所用”,仍然为了一个“义”字,候赢以死送行,还是为了一个“义”字。

故李白有诗云: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当然我们讲过这一次会面,是信陵君对候赢的考验。那么候赢的“成绩”怎么样呢?

同样在魏国,魏文侯时期,李克曾给魏文侯提出人才筛选的5条标准:

李克说,平常居住时看他接近什么人,富贵时结交什么人,显达时看推荐什么人,失势时看他不屑于做什么,贫穷时看他所不苟取什么东西。

我们用这5条标准对照候赢做法。

第一条,“局视其所亲”,候赢作为隐士,《史记》唯一记载的就是朱亥,而朱亥“义”字当先,可见候赢为人

第二条,“富视其所与”,我们可以从信陵君对候赢尊敬之事可以看出,正如候赢自己所说“臣脩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第三条,“达视其所举”,与第一条相同

第四条,“穷视其所不为”,甘于平淡,第二条类似

第五条,“贫视其所不取”,与第二条类似

这五条偏重“道德”这一方面,而窃符救赵之计更是体现候赢“才能”之面,所以可以讲候赢“德才兼备”。

而我们讲过乱世时期往往更应该注重人才“用”的之一方面,正如曹操《求贤令》所说: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就是讲即使这个人道德上有缺失,但是有某方面才能也应该推荐上来,此之谓“唯才是举”。

那怎么才能用对人,我们以后再讲。

上节提到候生给信陵君提出了“窃符救赵”的妙计。那么信陵君就到了邺城。这就有意思了,

《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大军止于邺城,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记载,

那么荡阴和邺城,哪个正确呢?

实际上邺城和荡阴相距不远,可能是因为十万大军的前后军驻扎不一样的缘故。

于是公子就拿虎符给晋鄙看,晋鄙疑之。从这个“疑”字我们可以看出,晋鄙绝不是有勇无谋的武将,此人心细如发。正如公子所言,“嚄唶(huò zè)宿将”也。

晋鄙于是举手示意对公子说:“我率领十万大军驻扎此地,身负国家重任,你单车前来说要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前面不断地讲候赢害怕公子存有妇人之仁,那么这时候公子遇到晋鄙怀疑,他是怎么想的呢?《史记》对此没有记载,我们也从得知他的所思所想。就在此时,朱亥拿出铁锥,击杀晋鄙。晋鄙毫无防备,眨眼之间,身首异处。我们也不禁为晋鄙所悲哀,在这件事情中是晋鄙成全了信陵君的英明,而他本身并没有任何错误,是魏王畏秦耶。可谓不该死而“必死”也。

于是公子部署大军,下令说:“父子在军中,父亲回家;兄弟在军中,哥哥回家;独生子的回去奉养父母‘。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公子”仁“的一方面。这样挑选了8万大军,进攻秦军,秦军万没想到,魏国十万大军竟然攻打自己。大败秦军,秦军退去,救了赵国。这场战争意义重大,我们都知道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混一天下。可是为什么不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统一天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秦国这场战争属于”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秦国国力由此大挫。像这样灭国的战争,秦国短时间内没法再重演。

于是赵王和平原君亲自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盛箭的工具在前面引路。赵王说”自古贤人也比不上公子“,平原君不敢与公子相比。可以讲这一刻,魏公子达到他一生的辉煌,他成为了六国的英雄,成为了秦国的敌人。还成为了他哥哥的眼中钉肉中刺。

可以讲在此刻,信陵君才要做出一个选择,未来的路怎么走?

最后《史记》记载七个字”候生果北乡自刎“,我们还可以想见的是,当年魏公子以”信“字博得了候赢的衷心,今天候赢用”信“回报公子,画上了知己与贤者的美名的句号。有人问,这样值得吗?我想值得,仅凭一点就值得,至少2000年后的我们读到这篇文字,还会感觉激情澎湃,还有赞扬他们之间”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难道这样还不值得吗?

故王维有诗云: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前半部分讲了整个信陵君的不耻下交、窃符救赵的故事。我们不禁想象,如果信陵君当了魏王,魏国是不是能再次强盛。我们知道,历史不能假设,但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曾记载这样一件事,秦王赢政让王翦去攻打楚国,王翦要求60万大军,秦王最终没有采用王翦,而用年轻将领李信去攻打楚国,结果大败。不得已,

秦始皇亲自跑到王翦处认错,我们看看,这样的秦始皇还是我们印象中的始皇吗?明明是一个知错能改,礼贤下士的贤明之君。可是为什么当了皇帝后,成为为一个暴君呢?

这就是政治家和政客的区别。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习惯于给他们赋予政治家的名头,实则不然,中国古代大部分官僚和皇帝难以接受这样的大帽子。

什么是政治家?他们能够用长远的眼光看政治。什么是政客?他们只关注当下的事情。

我们看看魏安釐王,至少已经比以前和以后的君主好太多了。至少还能在赵国打猎到魏国,马上就有反应,招大臣来谋划,从善如流。而多数君主,敌人不打到自己的都城,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的。比如近代史上的咸丰皇帝,比如北宋末年的宋徽宗。

但是魏安釐王也不过是个政客而已。他首先要关注的不是魏国的发展壮大,而是自己的王位。在乱世,有的只能是”零和博弈“,秦国自秦孝公后历代君主无论犯了什么错误,他们总有一个目标感,就是混一天下。而六国的君主只有的是应激表现,就算每一步都对了,整个战略却混乱不堪。

我们怎么保证信陵君称王不会变成另一个魏安釐王,要知道多少君主在没称王称帝时,个个是贤明的人,一旦称王,昏招迭出。比如南宋第一位君主宋高宗赵构,要知道宋高宗所做的事如果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安全,每一步都是正确的,既保住了南方的赵氏血脉,又清除武将的势力,维持了南宋政权100多年的寿命, 你能说他是昏君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原因在于君主权力无限大,拥有权力就拥有世界,失去很可能在权力争夺中,连性命也失去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7,273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905评论 2 37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4,281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817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690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491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886评论 3 38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513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810评论 1 29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839评论 2 31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642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455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901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9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1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895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104评论 2 33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