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有一个,觉得毕淑敏的书很适合中年女性阅读。这篇文章主要分享毕淑敏《恰到好处的幸福》一书当中的内容,若此时你遇到了难处,不妨读一读,散散心。
年少时,读不来毕淑敏,她太慢了。
故事要慢慢讲,道理要慢慢说,而少年的我总希望走路带风,生活带劲,我要快,所以不愿读她的文章。
不曾想,再读毕淑敏已经人到中年。
时间过得好快,而我越来越希望生活能慢一点,再慢一点。
倒也不是刻意寻了她的书来读,最近新买了一个阅读器,上面有推荐她的书,一下字被标题《恰到好处的幸福》吸引,便下单买了。
我每日一小节一小节地读,然后细细品味一番,越读越喜欢,直到忍不住要跟你分享我的读书体验。
毕淑敏当过医生在西藏阿里当过11年医生,她有一颗医者的仁心。
专职写作后,她便把这颗仁心放到了作品里,因而读她的文字,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暖意,温度恰到好处,冷热适宜。
在《恰到好处的幸福》一书中,毕淑敏讲了很多人生的小故事和大道理,比如下面这两个。
1.人的期望并不是越高越好,要恰到好处
20出头的时候,毕淑敏去阿里当了医护兵。
老卫生员给新人上的第一堂课是消毒,一共三个步骤,先是2%的碘酒,再是75%酒精,棉球要涂同心圆,记得了吗?
毕淑敏说,记得啦!
那考考你,酒精要用多少度的?
毕淑敏说,75%。
80%的行不行呢?
毕淑敏心想,75%可能是消毒的最低标准,藏北山高路远,物资运输不易,所以一定力求节省,问题的答案不言而喻。
她大声说,80%行。
老卫生员面容平静,继续问,90%怎么样?
毕淑敏说,那当然也行。
100%怎么样?
毕淑敏说,肯定更好!
然后,老卫生员认真地说,75%的酒精可以破坏细菌的膜,而浓度更高的酒精,会把细菌外膜内部凝固了,反而会阻止药水的渗入。
有些东西,并不是越浓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比如我们对生活的期望。
房子不是越大越好,车子不是越贵就越好,衣服也不是越名牌越好,伴侣也不是越高富帅越好。
我们对生活所有的期望,都应该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稍微用力便可够得着,就是恰到好处,过犹不及便是这个理,哪怕是再好的东西,也不能期望过度。
人到中年,大部分人都觉得烦恼很多,压力很大,为什么?
大体上是因期望太多,好事业好家庭,什么都要。
一个人精力有限,总会顾此失彼,若没取舍,保持一个恰到好处的状态,怎能幸福?
2.懂得把人生的苦难咽下去
中年的时候,我们总更容易与苦难相逢,因为这时我们拥有最多。
我们的事业可能已经稳定,家庭也经营得不错,父母健在,孩子刚刚出生,不论从哪方面看人生都很接近圆满。
但杯满则溢,正因为拥有得多,所以也容易失去,人生无常的一面开始渐渐在我们面前展现。
毕淑敏在《恰到好的幸福》中分享了一个经历,教我们如何而对人生的苦难。
一日,她和几个同事坐在一起闲聊,大家无事,便猜测假如把一片黄莲碾碎放进水里,要多少糖才能中和黄莲的苦。
有人说,猜来猜去没意思,不如干脆实验一下,看看这个比例到底是多少?
于是有人去拿黄莲,有人去盛水,有人将黄莲片碾碎,有人开始往里加糖,黄莲粉末很快融入水里。
感觉差不多了,一个胆子大的张口尝了一下,苦极了,于是大伙继续往里加糖。
有意思的是,直到整个杯子里的糖黏到了一起,浓稠得化不开,水仍然是苦的。
大伙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尝试把一整块黄莲片放进水里,再倒入糖,想看看效果会不会不一样。
有人尝了一下,虽不能完全不苦,但至少这种苦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而放入的糖却比之前少很多。
我们生活里难免遇到黄莲一样的苦难,怎么办?
你应该一口把它吞掉,千万不要再咀嚼咬碎,那样你整个口里都苦了,而时常回忆过去的不幸也会毁掉我们的人生。
书中还有很多这样有意思的小故事,故事简单,但道理深刻。
其实毕淑敏是个生活家,她所有的故事和智慧都是从生活中,从工作中来,充满着生活气息,像一味温和的中药,读她的文字可怡养身心。
中年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柔和的力量,去度过人生承上启下的多任务阶段,而毕淑敏的智慧恰到好处,可让我们平稳过渡。
当然,不同年龄的读者有自己的感受,阅读时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因此,以上只是我一个中年人读毕淑敏的体验,其实我还是个宝宝!